主编刘温茂在旁边安静地听着,满脸的欣慰。
在老总编那一代人的教育下,刘温茂总是会觉得,从事图书杂志行业的人,都应该有一种信念。
让更多的人喜欢上文化,让更多的人爱上阅读。
尤其是还在成长阶段的儿童和少年们,一本好的书或者杂志甚至真的能够改变他们的一生。
编辑们继续在斑驳的树影下看着信闲聊着,时不时地互相分享着信件里的内容。
“你们听听这个。”一名编辑读了起来,“《童话树屋》的叔叔阿姨们,你们好。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我特别喜欢《舒克和贝塔》这个故事。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故事。我自己画了一副舒克贝塔的画,随信送给你们。”
说完,他将信里带着的一副水彩画展示了大家。
“哈哈哈,小家伙画得不错啊。”
编辑们传阅着。
“是不错。”刘温茂看了看后,对众人说道,“若是再有这种小读者的画,我们就都收集起来,可以在杂志的最后部分增添几页读者来稿展示。”
“好主意。这样更能激发小朋友们的热情。”
继续阅读,又有人拿出一封来信。
“亲爱的叔叔阿姨们,我是一名喜欢科学的学生,我特别喜欢你们的杂志,尤其是《海洋兄弟》里面的故事,简直太精彩了。那些知识就连我的爸爸妈妈他们都不知道呢。
就是有一点不好,有时候里面提到的地名和历史知识我都不知道,总得麻烦爸爸妈妈从网上帮我搜一下才能明白故事里说得是什么,请问你们能不能在故事的结尾增加一些注释呢?”
另一名编辑说:“我这边的信也有关于这个问题的。”
“我这也有提这个建议的。”
刘温茂想了想说道:“这一点就是我们的工作失误了,我们只认识到了夏天作者的故事很精彩很有知识点,缺忘了有些小读者没有接触过其中的一些名词。
从这一期开始,对一些不常见的名词,尤其是地名、人名,在故事的最后进行注释。这样就算是没有大人讲解,他们也会明白大概的内容。”
“是啊,我们好像因为夏天作者的内容太强,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给放弃了,应该改正。”
“这么我也有这种感觉,主要是夏天作者的稿子太容易审了,连个错别字都没有,再加上这么受欢迎倒是忘了这方面的考虑。”
“这给我们提醒了,就算人家夏天作者能力超群,咱们也不能什么事都依靠人家。”
“没错没错。”
人群里又有一名编辑拿出一封信看了一遍。
“你们先别吵,听听这封信里说的。”他说道,“亲爱的编辑老师,我十分喜欢乐队,《童话树屋》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刊物。
可是内容太少了,而且要等一个月才能看一次……”
其他编辑听到这里笑了:“这封信有什么特别的?”
这种嫌杂志内容太少不够看的信件几乎占了读者来信的一大半。
“你们听我念。”那人直接挑重点说道,“我最近喜欢上了另一本童话书,名叫《童话故事汇》,你们能不能像他们一样也多增加点厚度,和提高点更新量呢?”
“《童话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