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197.搬迁新家(一)
吴巧云看着爹娘那么大年纪还辛苦操劳,无奈之下向婆婆赵丽娟借了二十块钱,说分家时把二房的钱扣除二十块钱。
不但给了吴庆云二十块钱,时不常还把家里的黄面高粱面啥的给吴庆云送去点,换成粮票。
婆家的白面没敢送,婆婆赵丽娟不允许,并且赵丽娟说凡是送到娘家的东西都记账,将来分家一次算清。
这样才没有引起老三媳妇的反对,就这样东拼西凑的供吴庆云复读一年,结果落榜了。
这孩子竟然还要复读,声称去年涨了五十分,明年铁定能考上大学。
家里又是闹腾的不可开交,并且老两口又求助到吴巧云头上了。
把吴巧云难为的支持复读也不是,不支持复读还不是,左右为难。
主要是韩思国反对再给小舅子钱和物了,马上就要分家搬迁新居了。
韩思国也意识到以后就是自己过自己的小家庭了,媳妇要是把钱都给娘家填到无底洞里,那自己家还过不过了?
他可是听干木匠活的吴圪垱村的人说了,他这个小舅子就是个好吃懒做,自私自利的小人,全村谁都烦他,都不愿意和他打交道。
想等他考上大学沾他的光,还不如自己好好学砌墙手艺,将来就是大师傅了,一天最少挣五毛钱,要是能学会石师傅的本事,那一天最少一块钱。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韩思国和韩思根基本上能独立砌墙,也能称得上大工了。
他俩原来跟着穆国勋在各家盘煤火台,对基本的砌墙知识已经熟悉了。
这次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砌墙很快就掌握住了。
韩述苦曾经说过,等大队的规划建造全部完工了,就组建大队建筑队,到外边干活挣钱。
韩思国原来由爹娘惯着,好吃懒做,和老三韩思民一样偷奸耍滑。
听过韩述苦的想法后,他在工地上也勤勤恳恳干活,努力学习着盖房子的各种知识。
这家伙也想当石师傅那样的大师傅,领导大队的建筑队。
这小舅子把他烦得不行不行的,韩述苦包括韩永昌他们都敲打过自家婆娘。
奈何沾上这种亲戚也是悲哀呀!
韩思国不想操心小舅子那个无底洞,都扔给媳妇吴巧云处理了。
秋收后,韩述苦的远房舅舅陈安兴和陈安辉带着大表弟陈世镇一块来工地上干活挣钱了。
陈安兴和陈安辉都是大工水平,在老家也跟着别人干建房班。
这几年收成不好,大米县杏村那一带饭都吃不上,哪还有实力建造房子?
陈世镇比韩述苦小两岁,前年过年还来过韩述苦家里,是陈安兴的大儿子。
这次托韩述苦的关系,爷仨给大队干部上供说好话,秋作物播种完毕后就来工地干活了。
大队工地上缺的就是劳力,谁干不是干?
韩述苦规划的四十八套四合院全部坐落在大队院西边,东西三条街道和南北三条街道把四十八座四合院分割成六个区域。
其中东西一条中央大道从西码头到大庙公社的大路上往东直通到人工湖公园,是全村的主干道。
现在已经盖好的十四套都在最西边,有的临着村中央大道,有的临南边那条街,有的临北边那条街;有的是坐北朝南,有的是坐南朝北。
第一批准备搬家的社员本来是九月份搬家,突遭连阴雨,大队叫停了搬家,全部为秋作物抢收让路。
因为抢收,又逢连阴雨,收割的粮食没地方晾晒,就摊到建造好的十四套四合院的空房地面上了。
一直到天气晴朗后,才腾挪到环湖路上暴晒。
这一折腾,搬家就无限期推迟下来。
在焦灼等待中,一直到小麦播种完毕,韩永昌宣布第一批需要搬迁的可以搬家了。
十四户社员都想要临中央大道还是堂屋宅,这也是人之常情,换韩述苦他也想要这样的住宅。
大队又把这个难题上交到我们年轻的韩述苦支书手里了,他们实在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韩述苦先把全村这次搬家户数搞清楚,经过统计,这次全村坐地户户数是三十五户,把韩述苦惊尿了。
从重生过来后,全村人一直都是张口二十户闭口二十户的,这突然统计出来三十五户,韩述苦咋会不吃惊呢?
其实想想也了然,好多家庭都是兄弟好几个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的。
像韩述苦他大大爷家,三个儿子都娶妻生子了,一大家十六七口居住在一块。
还有韩永富家,也是三个儿子都娶妻生子了,只是老大韩思春被他娘逼的净身出户,单过了。
光这两家一下子就变成六户家庭,凭空多出四户家庭。
其余像他俩家这种情况的还有好几家,也有弟兄俩的家庭这次也要分户。
二十户家庭这次像细胞分裂似的变成了三十五户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