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177.育红班
在旁边看老陈一家团圆的老林和老裴眼圈都是红红的,可能是想起自己的家人了。
老林还好点,韩述苦已经打电话给几个衙内,让关照一下老林的家人。
老裴就没法关照了,他就剩下一个闺女,也嫁人了,过的还可以,不需要他关照,他不连累闺女就不错了。
老陈一家四口人发泄出来情绪后,逐渐恢复正常。
陈兴邦拉着妻子路惠清给韩述苦介绍,又把韩述苦介绍给路惠清,说这就是小码头大队的大队长,就是韩大队长动用关系把一家三口接到小码头大队了。
还对妻子路惠清说,来到这就算到好地方了,别看这个村子小,沙土多,生活条件绝对比烤鸭市要好的多,一家人来这生活就对了。
然后又把他儿子陈安国和闺女陈珂介绍给韩述苦,一详细了解,原来陈安国今年也是十九岁,和韩述苦同岁,正上高一就辍学了。
韩述苦听到陈安国的名字,又想到他爹的名字陈兴邦,这爷俩志向远大啊,兴邦安国呀!
“白瞎了这么高大上的名字!”韩述苦这狗东西内心吐槽着。
陈珂十五岁,长的亭亭玉立,除了瘦些,好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让人心生好感。
她正在烤鸭市读初三,和大妮年龄一样大,读的年级也一样。
韩述苦大手一挥说,明天就安排到学校继续上学读书。
房间有的是,不过大队院不是他们的长久住处,作为临时住所,韩述苦建议陈兴邦爷俩一间房子,路惠清娘俩一间房子,老裴去和老林暂时凑一块先顶怼一阵。
陈兴邦一家四口自己做饭吃,大队提供必要的粮食蔬菜,油盐酱醋。
在外边盘灶台烧柴,小丢圪垱上所有的灌木丛和野草,还有稀稀疏疏的树木都可以砍了当柴烧。
大队早就鼓励社员没事去小丢圪垱清除这些植被了,准备全部种植树木,这些植被都成了碍事的存在。
一切安顿停当后,众人日常生活开始了,陈珂跟着王晨曦还有大妮二妮去西码头学校上学了。
陈安国也走马上任充当小码头大队临时会计,在韩永秀的领导下工作。
路惠清暂时没有啥活,因为西医所需要的家伙什都没有,连最基本的体温计和听诊器都没有,更不要说注射器和相关药品了。
一旦遇到难产需要剖腹产的相关手术器械,一件都没有,当然了手术室那是根本不存在的了。
现在路惠清就是熟悉环境,帮助老林招呼一下病人,然后做一家人的饭。
已经在小码头大队生活一个星期了,路惠清还疑似这是在梦境中。
大队给的粮食不但有黄面,高粱面,竟然还有白面,中间还给了二斤猪肉,这让路惠清都怀疑大队是不是给错了?
这可比烤鸭市的生活条件好太多了,特别是儿子有了正经事干后,一扫原来颓废的状态,整天精神抖擞的投入到农村建设事业中。
出差跟着车队到大山里购买石料,回来后激动的给爹娘和小妹讲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儿子终于从阴霾中走出来了,终于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
那个年轻的大队长还交待给儿子好几个差事。
一个是拿着照相机拍照,无论是老林看病场景,还是工地干活场景,还是娃娃们在苏老师的教授下,学习唱歌的画面,民兵训练和巡逻画面等等所有看到的都要照下来。
并且那个少年干部一再强调,一定要记录好相片拍照的日期以及照片显示出来的当时情景。
把这些记录下来存档,每一年都要把材料分门别类整理好存档,这就是村史。
少年干部还交代儿子一个事情,就是帮助几个大队干部把他们负责的各项工作记录好,年底还要写一年来的工作总结。
儿子一点都不嫌麻烦,反而是兴致勃勃,说这是大队长重视自己。
还说大队长说了,以前这些工作都是大队长亲自做的,别人都不会。
现在终于有个高材生接替大队长的工作了,儿子觉得特别自豪。
这工作除了大队长,全村没有谁会了,只有他陈安国会做这些工作,因为他是高中生。
陈安国瞬间感到自己被重视了,这种感觉真好!
四月份过去了,门窗的油漆味基本上都散去了。
苏倩倩就开始给村里小盆友们上课了,凡是没有上学的小盆友全部都要来上课,实际上就是个育红班。
从去年秋季开学时,韩述苦就强调了十二岁以下的适龄儿童必须上学,以前因为家庭贫困没有上学的有十几个都去西码头学校从一年级读书了。
尽管没有硬性规定,但村民还是约定俗成的等孩子到八岁了才上学。
家长们巴不得孩子不上学呢!
特别是女孩子,四五岁就能在家领弟弟妹妹了,六七岁都能去小丢疙垱拾柴火,薅野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