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101.翠花回娘家(二)
韩思春正胡思乱想着,突然听见老婆赵翠花大声喊着:“她爹,拉平车走,到东码头大丫她姥姥家一趟。”
韩思春脑子没转过圈,还懵圈了。
又听见赵翠花喊到:“聋了?赶快走,小东和铁蛋一块坐车走,大丫,狗剩还有二丫就不去了,在家看好门,咱到那就赶快回来,不搁那吃饭。”韩思春这才确定,要去老丈人家走亲戚了。赶忙拉平车,用扫帚扫一下车子,车斗两边还贴着红纸写的“夜行八百”“日走千里”的笺呢,这还是在西码头会上写对联时专门给平车写的签。
赵翠花往平车上放上十斤白面,二十斤黄面,还有一挂猪肉,估摸着有二斤。
这可是大礼了,方圆几个大队,除了小码头大队,哪家社员都不可能拿得出这么丰厚的礼物。
今年小码头大队的社员们走亲戚,特别是去娘家,礼物基本上不会低于这个标准。
两个孩子小东和铁蛋都坐在车上,韩思春拉着平车往东码头村老丈人家走去。赵翠花帮忙推着车一齐走着。
路上,韩思春问赵翠花咋又想通了,赵翠花唉叹一声,说:“看到一家家都去娘家走亲戚了,我心里也是空落落的,她是俺娘,我不跟她一样。
况且我也想过,当时她也拿不出十块钱,家里都是俺嫂子啜捣的,俺娘怕俺嫂子,对我这个闺女像外人一样。”
“我也想通了,咱现在不缺吃不缺穿的,也求不到娘家头上,去走一趟送点东西,心意到了就行了。咱也不在那吃饭,东西放下就走。”
韩思春也没有打辩,这是她娘家,她爱咋咋!
从韩思春家到东码头老丈人家有三里地,快步走的话,费不了二十分钟。
一人拉着平车,一人推着走,很快就到了赵翠花娘家。
正在大门口东张西望盼闺女的赵妈,猛然看到闺女来了,紧忙帮着推平车,还一连串问:“大丫、狗剩、二丫咋没来呢?”
韩思春讪笑着没有回答,朱翠萍冷言冷语道:“没空来!”朱妈听得一个趔趄。
进了院子,两个小家伙跳下平车,赵翠花和韩思春把十斤白面二十斤黄面还有二斤猪肉放到屋里。
张望一下,看到老爹正在屋里忙活午饭,赵翠花开口道:“爹、娘,我给您二老拜年了,祝您二老身体健康,开开心心!”
“您二老也不待见我这个闺女,过年礼物我也放在屋里了,我也不招您二老烦气,我走了!”
说完转身就走,朱妈赶忙上前死死抓住闺女的胳膊,流着眼泪说道:“翠花你不能走,一定要在娘这吃过饭才能走,娘对不住你,可娘实在拿不出十块钱呀,况且你大嫂还在那看着,娘不能为了你把你嫂子得罪了,娘还要和她过一辈呀!”
说完,朱妈死死抓住赵翠花的胳膊嚎啕大哭起来。自己的闺女自己怎么可能会绝情?
可要借十块钱可不是个小数,谁知道会不会打水漂了,都传言小码头大队那个娃娃干部就是胡求弄。
大儿媳妇还在一旁冷笑看着,这要是把钱借给翠花,还不得家里会闹腾成啥样呢?
这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自己终究是和儿媳过一辈子的,不是和闺女过一辈子。
可小码头大队后来的发展形势惊掉了方圆村子的一地眼球。
这又是分西瓜,又是分白面,又是分黄面的,年前更夸张,分鸡鸭兔,还有猪肉羊肉,还有粉条豆腐,还有锅碗瓢盆。
更惊悚的是家家户户都分红了,据说最少都有百十块钱,多的家庭能分四五百块钱。
这还是那个沙土窝吗?
有亲戚是小码头大队的,这一冬天是没少去蹭吃蹭喝,走时还能捎回来粮食,实靠亲戚还能捎回来一斤猪肉呢!
据说原来借钱给小码头大队入股的那些亲戚,一冬天都是显摆弄骚,在村里走路都是挺胸昂头。
特别是韩永昌大米县那个亲家四爷,家里夏天吃西瓜,冬天就没有断过白面。
许多人都看到小码头大队那个韩永昌,不止一次来四爷家了,每次都没有空手来过。
今天秋兰就回娘家来了,大伙儿都站在四爷家门口围着火堆胡侃呢,其实是想看看秋兰这个闺女会给她爹四爷带啥礼物。
可对比翠花,从上次借钱被自己拒绝后,再没有蹬过娘家门,别说送西瓜送粮食了。
那个不清头的儿媳妇又作妖,说自己这个亲娘竟然连亲闺女来借钱都不借。
现在好了,闺女家分西瓜,分粮食,分肉,还分好多钱,竟然连让亲娘看一眼都没有,更别说吃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