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16.入股(一)
一直到二十一世纪前十年,夏天高峰期开空调还带不动,负荷太大。说明电力一直紧张到二十一世纪。
所以说,在夏国五十九年,通电可能性不大,六十年代具体啥时间能通电也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通电了也不会一直有电,时有时无的。
挖井安装水车估计能支撑几年,要知道,小码头大队都是沙土地,没有水浇灌,粮食产量根本上不去。就是几年后通电了,这些水井可以趁势改造成机井,用动力电带水泵浇灌。
所以,韩述苦决定挖井不是心血来潮,是有自己的判断的,毕竟也属于重生序列的好不好?
这个地方地下水还是很丰富的,驻村那时候,距离夏国五十九年都五十多年了,还是用机井浇灌,也没见那眼井里抽不出水,只是听村民说过,井里水位下降很多。
那么在夏国六十年代,气候再干旱,抽地下水还是没问题的。老照片包括各种文献中表明夏国北方地区那时候是水网密布,河道纵横的场景,乘船能从红焖地区沿卫河直达狗不理市。
所以说,这时候不必担心地下水位,肯定不会太深。这几天担水抗旱,都是从村里两口社员吃水的井里打水的,水位离地面最多有四米。
挖井不是太困难的事,沙土地土质松软,水位也高,挖出水很容易。
问题在于井壁都是沙土,不坚固,容易塌方。井挖好后还得固定井壁,村里这两口井,井壁都是青砖砌的。地里面挖好井也得用青砖固定井壁,免得塌方。
边思考,边查看各地块的情况,规划挖井的位置。特别是大队长韩永昌说的那些漏地,是首先考虑的,必须纳入第一批挖井区域。
九百亩地,按照一眼井灌溉范围五十亩计算,得挖差不多二十眼井。干旱严重季节,一眼井用水车昼夜不停抽水,能灌溉五亩地,浇灌覆盖五十亩需要十天,基本上能完成一个周期抗旱任务。
前提是得有足够的牲口拉转盘才行,这个问题也得纳入解决范畴。
一眼井需要多少青砖,链式水车需要多少钱一套,这些行情韩述苦都不了解,反正人工成本基本没有,有的是劳动力挖井。
一下午时间,韩述苦集中精力,对九百亩地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做到心里有数,有的放矢。
回到家,大妮已经熬好糊涂稀饭了,小家伙们儿喝糊涂就咸菜,热热闹闹吃起来,妞妞趴大哥耳边,偷偷问:“大哥,咱啥时候还吃大米锅巴鸡块土豆呀?”
尽管是偷偷问的,几小只也是听的清清楚楚,眼睛不由充满了希冀的目光。
韩述苦揉了揉妞妞的碎头发,对她说:“等几天大哥去公社时,给妞妞买肉肉回家做,好不好?”
妞妞重重地点了点头,又高高兴兴喝起糊涂。
吃过饭,韩述苦动手收拾好锅碗,和四小只坐院子里闲聊,妞妞欢快的跑来跑去,这些天她逐渐从丧母的情绪中摆脱出来,现在很是依偎大哥。
小小年纪,相处中就能感觉到大哥是真心对自己好,护着自己,还给自己做好吃的,大哥是最好的。
正和四小只玩闹,大大爷家大孙子建国跑过来到街门口,大声喊道:“六叔,我爷爷让你过来一趟,”说完扭身跑了。
韩述苦起身向大大爷家走去,交待大妮一会儿领几小只回去睡觉。妞妞跑过来抱着大哥的大腿不依,非得跟着去,说要看小宝。
无奈,韩述苦只得牵着妞妞的小手往大大爷家走去。
就几步路的距离,到了大大爷家,好家伙,一堆人,有大大爷家的三房儿子和孩子们,还有二大爷家的二个堂哥,还有二大爷二大大。
妞妞挣脱大哥的手,直接跑到小宝跟前玩耍了。
韩述苦挨着五哥坐下来,填了一锅烟,边抽边看着大大爷,问道:“大大爷,啥事?”
大大爷问:“小苦,叫你来,是问问咱家入股多少合适呢?”
二大爷接着说:“咱家该入股多少呀?”
韩述苦笑着看了看两位大爷,说道:“入多少股都行,越多越好,咱又不是偷的抢的,光明正大的事,怕啥?”
大大爷吞吞吐吐说:“听西码头大队杜学亚支书说?上面会追究责任?”
韩述苦笑了:“别听他瞎说,这事前几年就有地方搞了,董事长专门表扬了,能有啥问题?”
众人惊呼:“董事长都表扬了?”
“那是,这是真的,董事长专门做过批示,认为这种办法好。”
董事长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无与伦比,既然他老人家都表扬的事肯定是好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