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花酿让两个孩子去县城里上学的决心越发强烈,这不管是村里的小学也好,镇上的初中也罢,学习环境真的很差劲,师资力量就更不用说了,老师基本都是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本身学历就不高,知识储备也不怎么样,花在学生身上的心思也不多,他们上完课回家还要到田里干活去呢。
好在这个时候,县里的一中、二中都是面向全县招生的,虽然并不是那么公平,因为县城的学生录取分数线要比乡镇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低个二三十分,但这也比后世的什么划片区摇号录取之类的好得多,只要成绩好,被录取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到了八月,刘小妟的录取通知书还没有到来,但花酿准备去一趟县城,一方面是想提前去看看县一中、二中的情况,顺道了解一下小学转学的事情;另一方面是弟弟花卫东说在县城里的大嫂就快要生了,花酿要去看望一下。
一大早,花酿一手拎着放了十六个鹅蛋的米篮子,一手拎着一大袋子装着各种干货的袋子到路边等车,这时候乡镇是不通班车的,人们想到县城,就得先去到镇上,镇上才有客运汽车站。
从村里到镇上的路上,已经有一些头脑灵活的人跑起了客运,这是一种投资比较小的城乡客运三轮车,发动纯靠手摇,发动起来的声音像极了后世的手摇拖拉机,还是会冒黑烟的那种,车体并不大,前面坐着司机,后面用帆布在铁架子外面包了一层,两边有座位可以坐人,一边可以坐四五个人,遇到人多的情况,后面挤一挤还能站个人。
在三轮车咚咚咚咚的行驶了许久之后,终于到了镇上,花酿不敢耽搁,火急火燎的往汽车客运站赶去。
这年代虽然有镇上去往县城的客运班车,但是乘车条件很差,车次也非常的少,乡镇和县城之间每天只有一趟往返车次,而且还只能到站上车,到站下车,不到站不停,没有中途上下车的可能,错过了就得等下一天。
来到客运站,花酿大袋小袋的拎着东西去卖票窗口排队买票,排队的人不少,但购票窗口后面的售票员依旧不慌不忙,任凭室外排队如潮,他们依旧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出售票据。
这时候的售票员卖票完全依靠人工操作,花酿看见售票员从木箱子里抽取出一张去县城的车票,手工扎上日期、填好座次,然后一脸傲慢无礼的将车票扔到了台子上,售票员的态度那叫一个差呀。
但花酿忍住了,她没有跟售票员掰扯,没办法啊,这时候售票员可是个铁饭碗,手里权利大得很,作为购票者,谁也不会对售票人员不客气,毕竟谁都想通过售票员获得一张较好的座位。
终于买好车票,但车还没来,还得候车,花酿还没来得及歇多久,就看见候车室里的人一窝蜂似的往外涌去,花酿一脸懵逼,但还是跟着往外挤,原来是班车到站了。
班车刚一到站,都还没停稳,要坐车的队伍瞬间你挤他拥,大家拼着命朝检票口挤,乱作一团,花酿在中间被挤得东倒西歪,还得努力稳住身体保护好手里的鹅蛋,真的是太难了!
好在挤一挤还是有些作用的,花酿很幸运的抢到了一个座位,这时候的班车乘客多、班车少、座位也少,抢到一个座位可是算很幸运的了,虽然这座位座椅破损,弹簧外露,气味更是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