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特烈二世不仅将普鲁士变成了一个军事强国,还从法国启蒙思想中汲取精华,改进了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励宗教信仰自由,并扶植科学和艺术的发展。到1786年他去世时,普鲁士已经成为欧洲强国之一,其行政机构的高效率和廉洁为欧洲之首。
西里西亚战争结束后,在腓特烈二世的主持下,柏林科学院得以成立,而腓特烈本人也成为其名誉会员。同时,腓特烈拨出一笔皇室费用为科学奖学金,用以鼓励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更为重要的是,腓特烈对基础教育进行了改革。他要求所有贵族子女都必须进学校学习,而其中的男性子弟还必须进入军校并在军队服役至少5年。
腓特烈还将其父开创的义务教育制度发展完善。1763年8月,他颁布了《普鲁士普通学校规程》,规定5至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普鲁士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强制性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1765年,又发布了《西里西亚学校法》。在他统治时期,普鲁士兴建了数以百计的学校。 这些法令为普鲁士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及建立国家学校制度打下基础。 此外,他还还支持艺术的发展。
腓特烈二世对法律的发展贡献良多,他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740年6月3日,刚刚即位的腓特烈二世下令给司法大臣,规定除了反对国王、叛国以及重大的谋杀事件外,普鲁士将不再有刑事被告。这也标志着排特烈二世立法和司法改革就此开始。
18世纪40年代中叶,腓特烈二世让法学家们拟定一个新的、普遍有效的立法体系,以统一普鲁士各省中不相一致的、互相矛盾的立法。冯·柯克采伊是国王立法和司法改革的主要助手和主持人。腓特烈二世在冯·柯克采伊的帮助下,确定了法庭规章制度,统一了法院组织章程与检察章程。《普鲁士国家公法》的制定无论是对普鲁士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有重要影响,尽管这一巨大的立法工作直到腓特烈二世去世后五年才得以完成,但腓特烈二世和冯·柯克采伊无疑为其制定奠定了基础。
腓特烈二世是18世纪影响很大的一位作家,写有大量法文着作。他在1740年写下的《反马基雅维利》(Anti-Macchiavell)用进步的角度分析了马基雅维利的国家政治观点。腓特烈二世还经常在无忧宫中接待各式的思想家,伏尔泰就曾与腓特烈二世在波茨坦会面过。
后世拿破仑·波拿巴评价腓特烈大帝的时候说:越是在最危急的时候,就越显得他的伟大,这是我们对于他能说出的最高的赞誉之词。
崔健主编《西方帝王简说》:即使忽略他作为政治家的作为和他对立法所做的贡献,单凭他在军事上的表现,就足以使他在历史上占一席位。在西方军事历史学家的着作中,腓特烈在历代名将中的地位,可能仅次于亚历山大、凯撒、汉尼拔、拿破仑这四大军事家。
广为流传的无忧宫磨坊主传说被视为腓特烈二世对法律的一次较量。但经证实,这个逸谈是假的,是伏尔泰为了启蒙法国人而改编的,真实的故事是该磨坊一直为皇室提供粮食,所以不可能拆。
腓特烈二世对所有艺术都感兴趣,他自己起草设计了波茨坦的无忧宫,并聘请建筑师克诺伯斯多夫兴建。他收有很多名画,吹得一口好长笛(长笛教师 Johann Joachim Quantz),还作曲。他于1747年在无忧宫与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会面。腓特烈即兴给出了一段自己的旋律,并表示希望巴赫能够将这段旋律改编为赋格曲,巴赫对于国王的音乐天才深表赞赏,但是由于改旋律不是那么简单,于是巴赫随后才将改编好的六声部赋格写完并寄给腓特烈大帝,并题名《音乐的奉献》(着名的Bwv 1079),意为奉献给自己的友人腓特烈,不过官方文件里不见腓特烈声称收到巴赫的礼物的记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