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中心。
赵旉刚牵马走了没几步,就看到前面靠近县衙的一趟大街边上,一群人正在激烈争吵着。
孟南星得到示意,迅速接近过去。
好一会才回来禀报说,原来那些人是前来应征的。
可是县衙给出的各种补贴都不到位,引起了公愤。
听到这消息,赵旉也是一愣。
没想到自己刚出来就碰到了这种事,看来当初选择是对的。
要是不亲自下来走一走,哪里会知道?
宁国县这里,肯定不是个例。
其他地方应该也会有这种克扣补贴的事。
赵旉也没有立即发作,更没去找知县。
而是让孟南星再去打探,把具体发给新兵们多少补贴都记录下来。
转过天一早。
赵旉带着孟南星离开,直奔下一处。
旌德县,这县虽然不大。
但一路走下来,百姓们对这的县令反应很不错。
而且也没有出现克扣新兵补贴的事。
但也被记录了下来。
整整二十天时间。
整个宣州被逛了个遍。
全州一共下辖了五个县,只有宁国县发生了克扣补贴的事。
“看来这个宁国县的知县要处理处理了。”
“连新兵补贴都敢贪,真是不把国法放在眼里。”
出来也二十天了,赵旉担心临安有事,急忙结束行程。
在返回临安的路上,顺路调查了几个县城。
没想到又有三个县,出现克扣补贴的事。
重回临安。
赵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调查结果通报给了吏部、大理寺以及刑部。
赵鼎听到这件事,也是吃惊不小。
竟然还真有人胆子这么大,连朝廷明令禁止的事都敢违反。
而且通过分析。
那些个县的县官,他们可都不是傻子。
没有人暗中支持,他们绝对不敢这么贪。
赵旉找来范彧,让他马上派出人马亲自到全国各地进行暗中排查。
一旦发现有类似官员,马上记录在册。
同时,赵旉以官家名义让中书省下发文书到全国。
发现有哪些地方有克扣新兵补贴的,当地县官斩首示众。
所属州府官员,一律送交大理寺革职查办。
命令下达,就等着底下人调查了。
一切似乎都归于平静。
初冬季节。
临安虽然没下雪,但气温还是有些低了。
这天,内侍进书房通报宰相到了。
等赵鼎进来,随同一起的,还有一个面目苍老的男人。
看年岁,应该过六十了。
在宋朝时期,六十岁可真的不小了。
两人见礼后,赵鼎欣喜的介绍道:“陛下,您不是一直想见陈旉吗?这便是了!”
什么?
突如其来的惊喜,让赵旉腾地一下从座位上起身。
“陛下,草民陈旉感恩陛下挂念,今日能登临宫内,实感圣恩浩荡!”
哈哈~
赵旉笑了笑,没想到这陈旉还挺会说话的。
“陈老丈,我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但因国事太忙,一直没能相见。”
“怎么样,今年你的庄家收获多少啊?”
官家问话,陈旉不敢隐瞒。
“回陛下,草民家里早稻每亩收六百七十斤,晚稻收了七百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