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父亲董大勇有点忙,董晓宇也帮不上忙。
四姐的婚事也有了眉目,汤家村的一个看上去长相不错的小伙,跟四姐同岁今年21岁是家中的老二,上面有个哥哥。
因为家穷还没结婚,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在读书;四姐看了也对眼;这个事就基本定了下来,等新房建成后,就准备结婚。
父亲董大勇答应给男方家500块订婚彩礼,等国庆节订婚,这次四姐董晓菊的婚姻算是两家合一家,婚房由董晓菊家准备,未来小孩跟谁姓,由他们小夫妻自己商量,对方父母也很好说话。
父亲董大勇答应结婚彩礼给对方1200块钱,另外还会为男方购买自行车,手表等。
董大勇也没要求对方结婚时,男方带什么过来,这么重的彩礼在董晓宇老家是没出现过的。
这个彩礼对一般农村人家可能需要三四年的纯收入才能攒这么多钱,当然这些都是媒婆去对方家去说的。
听三姐夫李正杰说三姐董晓竹怀孕了,这对董晓宇的父母来说是喜事扎堆一起来,董大勇这段时间尽管辛苦,但笑容却越来越多,自己的么儿是皖省高考状元,自己家里盖新房,四女儿婚事马上落地,三女儿也怀孕了。
而且自家的养猪厂给家里带来一万块收入;而且现在只是八月份,到过年就是块收入,按以前收入一年远不足1000块,就今年的收入得花30年,这还不能碰上灾年。
新房今天动工,村上来了很多人看,小舅舅徐利国很早就过来了,他是过来做小工的,一天一块五,瓦工一天二块五,一周开一次工资。
瓦工和其他小工都是瓦工大师傅带来的,瓦工活的进度和质量由瓦工师傅负责,工钱也是统一结给瓦工师傅;木匠那边也一样,只是木匠师傅是三姐夫李正杰。
过来的瓦匠和小工有几十个人,他们都带来自己的吃饭工具,今天主要是挖地基,钢筋已经买好,水泥和沙子也已经到位,青砖也到位。
皖南立秋后雨水相对夏天要少很多,所以农村建房要不选择春天开始,夏天到来之前结束,或者立秋后开始,冬天结束。
董晓宇还有一周就要去申江,怎么跟自己的父亲母亲开口,他还没想好;现在在思考到申江怎么销售这一批电子手表,800只对于大申江是很少的。
申江有几百万人口,江城才几十万人口,两者不是一个量级的,江城都能卖掉200多只,申江售卖2000多只都没什么压力的,关键是定价。
如果卖198块一只,好像有点看不上大申江的消费能力,卖268块一只比较符合大申江的江湖地位,目前国内自己是独此一家,也算是垄断销售。
这段时间二姐夫程金云的中午饭都是董晓宇骑自行车送的,父亲董大勇特别忙。
晚饭,养猪场的人怎么解决的,董晓宇没有去了解,而且晚上养猪场也不需要那么多人,留两个人值班就可以,晚上也不用去喂猪食。
徐兰芝准备好午饭,董晓宇一家四口加小舅舅徐利国一起吃饭,虽然自己小舅舅过来做小工,母亲徐兰芝多做一个人的饭菜。
现在家里不说天天吃肉,起码现在每餐必有荤菜,鱼和肉轮流,鸡肉吃的少,鸡蛋现在家里不限制的,偶尔母亲徐兰芝也会找人家买只鸭回来做菜吃。
今天午饭,饭桌上摆了五菜一汤:一碗红烧鱼,一碗红烧肉,一碗青椒炒豆腐干,一碗红烧茄子,一碗青椒炒毛豆,一大碗西红柿鸡蛋汤。
父亲董大勇拿出来一瓶白酒,可小舅舅没有喝。
“姐夫,我在这里做事,中午喝酒,影响不好,到时别人说闲话,晚上我在陪你喝一点。”
徐利国对着自己的姐夫解释道,不过他说的也是事实。
“好的,小弟,这段时间你就在家吃饭,让你姐给你做点好吃的。”
董大勇一边给小舅子夹菜一边嘱咐他。
“好的,姐夫;今晚回家我跟秋云说一下,这段时间让她不要给我留晚饭。”
徐利国满脸微笑着说,自己的姐姐姐夫待自己一如既往的好。
“小弟,你多吃点。”
母亲徐兰芝用公筷夹了一块红烧肉放到自己小弟的碗里。
“我不会客气的,姐,你们自己也吃,不用特意关照我。”
小舅舅感激的看着自己的亲姐;红烧肉是他的最爱,红烧鱼,小舅舅吃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