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那么急,我也不缺这些钱,我借给你200块。”
“好,感谢的话,我就不说了,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我马上写借条。”
“来之前我也约了一个好友,他也打算复读,我们准备租一个房东家的房间,彼此还能照应一下。”
立明写好借条,并把借条递给了董晓宇,董晓宇接过借条,马上把准备好的二十张10元大钞递给了董立明。
这个事也算圆满了,也期待他们俩人明年能通过预选,考个不错的大学。
预选上的所有人都在拼搏,也就董晓宇一个人把高考当成一般事,缩减成30个人的小班,董晓宇还是与刘忠河同桌,通过预选考试后,刘忠河比以前更加努力更加拼,这个董晓宇也没办法,只能尽量帮助他。
原本对董晓宇还有嫉妒之心,经过几次大考,他们这些县城的学生再也没有任何想法,除了羡慕还有佩服,一次考好是运气,次次考好那是绝对的实力。
董晓宇优秀到别人看不到他的背影,羡慕嫉妒只在差距不大的人之间,按考试成绩总分差异在10分左右,如果差异在40~50分,那根本是两个层次的事。
对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黑色七月如期到来;对董晓宇来说,早点结束高考,他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去做,大家都在冲刺,董晓宇也不能太另类,该努力的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去努力。
高考三天结束后,老师们指导所有参加高考的同学填志愿,董晓宇的高考自愿很简单,就一所大学申江交通大学,电气和电子工程专业。
其他大学他一律不填,不过王老师也没说啥,以董晓宇的成绩去华夏国内任何一所大学,他曾经跟董晓宇交流过,他的成绩去华夏首都读那两所学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董晓宇回到很直接,不去首都,自己未来有其他打算。
志愿填写指导老师看了董晓宇的志愿这样填,都不知道说啥,这只能说明董晓宇对申江交大足够了解,那是他向往的大学,以他那样的人,别人的建议是绝对没有用的。
连续几次大考,董晓宇都是第一名,这个成绩让一向骄傲的汪艳丽不在像以前那样看待董晓宇,虽然大家都忙于预选考试和预选之后的高考。
汪艳丽希望高考之后,董晓宇能主动来找她,她已经对现在的董晓宇心生好感,关键她发现董晓宇不再像以前那么单薄,还有点自卑。
现在的董晓宇,在她看来自信,从容,体魄也很强壮,她预选之后,听班主任老师说以董晓宇的成绩,正常发挥考华夏首都两所名校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这个消息对聪明的汪艳丽来说,刺激太大,她很清楚她的成绩是不可能读这样的大学,考个重点本科还是能做到的。
可她发现,自从进入高三以后,董晓宇再也没到她的面前献过一次殷勤,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看到自己的羞涩,以前看到自己走过来,他想看自己,又不敢盯着看,都是匆匆一瞥,连忙低下头,那是自卑不自信的表情。
预选后,两个人依然是同班,也是经常碰到,董晓宇好像见到她,就像见到陌生人一样,她以前没有仔细思考,大家所有的心思在两个大考上,哪能顾得上个人感情。
高考结束,时间上空闲了,在等待录取通知书这段时间,很多要好的同学都会相互走动,她一个女孩,总不能主动去找董晓宇,如果他不主动找她,以汪艳丽的性格这段懵懂之前会无疾而终的,不过这真是董晓宇期盼的结果。
董晓宇认为以后与汪艳丽只是普通的同学关系,不能更多了,何况他现在想起来,县城成绩好的学生一直都不怎么瞧得起农村来的学生,刘忠河除外,可能刘忠河的父亲也是农村来的原因,加上两个人又是同桌,还有可能刘忠河的成绩不算好的原因,反而刘忠河与自己关系极好。
这也是董晓宇不怎么排斥县城同学的原因,别人不喜欢很正常,自己又不是人民币,哪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