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苏妈妈是小苏青羽温暖的港湾,温暖的挡箭牌,温暖的美食厨神……
“从什么时候开始疏远的呢?”苏青羽在微微颤动的地铁上冥想。
也许,是从苏妈妈的下岗开始吧!
大约在1992年盛夏,苏青羽刚上初二,那家集体百货店在几易其址,店面越来越小后,终于被时代滚滚的潮流席卷而空,不复存在。苏妈妈下岗了,分得了一部人力三轮车,还有一部分卖不出去的小百货。
“心若在,梦就在,只不是重头再来”,下岗后的苏妈妈虽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却也踏踏实实摆起了小摊,卖起了小百货。
苏青羽那时每日吃罢早饭,七点准时蹬着自行车去学校,苏妈妈和苏爸爸便推着三轮车拉着货去原来百货店门口的小角落支摊。
苏爸爸支好摊,赶回单位上班,中午炒好菜陪着苏青羽吃完,装好饭菜给苏妈妈送去;苏青羽下午放学,苏爸爸炒好菜,又给苏妈妈送去,等着夜色深沉,便和苏妈妈收摊回家。
晚餐,苏青羽一个人吃完,然后关好门,骑上自行车赶去学校晚自习。
慢慢地,苏青羽和苏妈妈的交集越来越少。白日里,苏青羽上学,苏妈妈守摊;晚上,苏青羽回家,苏妈妈在灯光下清点货物,清点零碎的钞票……
那些苏妈妈挽着苏爸爸,牵着苏青羽逛百货公司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那些可以靠在妈妈怀里撒娇,缠着妈妈要糖果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那些盛夏吃西瓜,周末吃红烧肥肠,白果炖肚条,清炖鸽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刚踏入少女时期的苏轻羽慢慢地习惯了苏爸爸切的跟手指差不多粗的肉丝,炒老了的白菜;慢慢地习惯了苏妈妈的忙碌;慢慢地习惯了将心事埋在心底。
苏妈妈什么时候白发苍苍的呢?苏青羽真的不知道。
窗外的雨,什么时候下起来的呢?苏青羽也不知道。
重庆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