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了他大明

第七十七章 辽东都司副佥事

第77章 辽东都司副佥事(求推荐票)

几天后,大量弹劾高霖的奏折经过有心人的安排出现在了朱元璋的的桌上。

这里面有弹劾高霖生性暴虐,想通过秦法的实施来毁掉大明的基业的。也有弹劾高霖本属蒙元遗民,有可能是北元的间人。更有造谣高霖在北平府是个纨绔浪荡子,霸占人家良田,抢夺人家女儿为妾的。

一时间五花八门,毕竟这是弹劾么,连高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犯过的事情一件件,一桩桩的出现了。就差给高霖也整出个明朝版的九十二项罪名,将他凌迟处死。

起先看到这些弹劾的奏折,朱元璋还是觉得不用太在意。但当弹劾的奏章越来越多后,他开始愤怒了。

朱元璋是一个对臣下很有控制欲的皇帝,当这么多奏章同时出现的时候,他马上就意识到了这是有人在借题发挥,而这个人正是自己十分宠信的丞相胡惟庸。

皇权与相权再一次发生了碰撞,这是华夏古代政治史的致命缺陷。从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开始,就没有任何一个王朝能逃脱这样的历史宿命。

“那个高霖在最近在干什么?”

太监闻言走了出来回道:“启禀皇上,燕王殿下给高副佥事找了个先生,回到苦寒楼后就没有再出来,奴才想应该是在读书。”、

朱元璋颔首,很是满意高霖的听话,道:“老四有心了。”

随即朱元璋起身大袖一摆:“命人传旨,北平府高霖虽为蒙元遗民,然知汉人忠义。建延庆卫有功于国,又亲率此卫在辽地斩杀斡朵怜部万户长猛哥帖木儿,现又谏言治理辽地之策,其功不可不赏,升为辽东都司副佥事配合燕王治理辽东都司。”

此时朱元璋还没有设置司礼监,这事要等到洪武十七年。于是旁边随侍的太监将圣旨写好后,就直接交给了朱元璋过目。

很快经过朱元璋亲手盖印的圣旨就出了宫,而消息也传到了胡惟庸那里。

你不是想拦吗?俺老朱直接给高霖升官加印,我看你怎么办。你要是再接着闹,那下次领圣旨的就是伱。朱元璋这种直球对决的态势搞得胡惟庸是措手不及,以势压人那真是用的炉火纯青。

此时的高霖还在拿着论语一个字一个字的对照,他不是文盲,只是对有些繁体字不太熟悉,所以只能靠猜。这现在有了个识字的先生,所以学起来特别快。这其实就是个熟练度的问题,比上大学考英语四级要简单多了。

此时,初九大呼:“少爷,不好了。有宫内的公公找您,说是让您接旨。”

高霖当场愣住了,接旨?这就见了一面就给自己升官了?难不成是又罚自家俩万亩地来的,这这老朱也太黑心了吧。

唤儿见“少爷?”

高霖这才回过神来:“去找客栈掌柜借下香案。”

传旨的太监就在小院外等着,高霖没敢耽搁时间就出来了。

“公公稍待片刻,我已叫人去准备香案。”

太监淡淡道:“不必了,皇帝特意交代了不用多礼,接旨吧。”

见对方这么说,高霖只好跪下准备接旨,而一旁的初九、唤儿及骆庆科也是连忙跪地。

太监打开黄绸念道:“奉天承运,皇帝召曰,延庆卫兵马副佥事高霖,出淤泥而知忠义,求治在外族于辽地。教忠励资,业可开先式榖,乃宣猷之本。兹以覃恩封尔为“辽东都司副佥事”钦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
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
二十一世纪末的大孝子,因为一串时间倒计时,穿越到了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还成为了着名做死家朱高煦的好大儿,姬阳表示:有我爹在,想不死都难。汉王扫堂腿,一腿坑三代,人死名还在。姬阳:爹啊,别做死了。朱高煦:儿子捞捞!
四夕火山
逆天驸马爷
逆天驸马爷
路远穿越了。开局成为武国驸马爷,奈何有名无实。不过路远胸无大志,只想摆烂,当一个纨绔中的纨绔。可惜,事与愿违。本无意搞事的路远,被硬生生推到了漩涡之中。乱世将起,谁与争锋!力挽狂澜,天下无敌!且看路远如何搅动风云,扶大厦之将倾,笑傲天下……
月下观鸟
国运游戏,熟知历史的我赢麻了
国运游戏,熟知历史的我赢麻了
全民领主游戏降临!龙国惨败,再这么下去就要灭国了。叶长青被选,开局选择吕布,天胡开局。最后,面对万族军队入侵。当所有人还在游戏苦苦挣扎时。叶长青身边已经武将如云,谋士如雨。吕布,赵云,岳飞,李元霸如入无人之境。贾羽,郭嘉,刘伯温,杜如晦各种谋士,坑的万族军队叫苦连天。叶长青立于万族军队前,大吼一声。“还有谁?”
人生一直迷
风流小太监
风流小太监
穿越后被女帝捉去当假太监,奉旨稳住后宫。女帝冷笑着说:“办不到就杀头!”苏铭半喜半忧,心想要能活下去,必须给她带点儿绿。不过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猛男,苏铭也绝不甘心一直做个假太监,趁此机会也在提升实力,步步为赢……
何北
假太监:从攻略恶毒皇妃开始
假太监:从攻略恶毒皇妃开始
穿越古代大楚王朝,开局被皇妃拿捏假太监身份。为了保住小命,萧辰一不做二不休,翻身农奴把歌唱。怎料反倒因此意外收服皇妃,从此一步一步爬到最高。敌国诗仙笑我大楚无人?快去寻萧公公!蛮族大将嘲讽我大楚将军手无缚鸡之力?再去寻萧公公!眼看这大楚天下没了自己也玩不转,萧辰索性也不想打工了。“陛下,你挪挪位,这里还是换我坐吧!”
汉唐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