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从何太后妹夫开始
- “挟太后而令诸侯,掌天下之柄”!灵帝驾崩两月余,宦官士人争不休......“天”字级杀手穿越到何太后妹夫的身上,刚出场便掌控何太后.....宦官乱政、何进专权、董卓祸京,且看张奉如何在腥风血雨的洛阳城内,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铁血王朝!马踏荆州,剑抵江东,武将我要收,美人我也要......!
- 青梅煮酒吃牛肉
![三国:从何太后妹夫开始](/static/wap/nocover.jpg)
咽了咽酒气,高霖接着说道:“你可知道这世间商人是靠什么挣钱的么?”
狗日的这家伙喝多了还不直接说,非要逼我问他。
朱棣心里这么想着,却身体诚实的开口道:“你别卖关子,赶紧说。”
“信息差,就是我知道的你不知道,比如我知道南方今年湖广在闹兵灾,所以今年湖广的粮食肯定欠收,于是我便跑到湖广以外的州府去低价购买粮食,而湖广以外的州府不知道这个消息所以他们见到我买粮食肯定就会卖给我。你想这其中我能收获多少?”
说到这里,高霖觉得口渴就给自己倒了碗汤。在用完后接着道:“还有就如咱俩现在知道辽东之地的走私被咱们给破坏了,现在派父亲去打通这条走私线,是不是我们就能通吃?”
“大才啊,我一直以为商人是靠货物赚钱,没想到你说的这个信息差竟然如此重要。”朱棣连忙恭维起来。
说完,朱棣又是给高霖添了一杯。
高霖见杯满后,想都没想就灌进了肚里。
“高兄小小年纪,在治军和商贾之事上都有如此见解,可见是位大才,那不知还有何能教我。”
高霖翻了个白眼,你是看不起我咋地?老子能教你的多了。
“高兄不要藏着掖着,朱棣是真心请教。”说完,朱棣还朝高霖拱了拱手。
见状如此,高霖想了一下,然后道:“还真有一点是我目前迫切想做的,正好你也帮我参谋参谋。”
朱棣一听竟需要自己帮忙筹划,也是来了兴趣。
“我刚才跟你提托的,到时候要找乡间耆老教那些女真人学习农桑。我这一细琢磨吧,其实到时候在辽东之地,可广开教化。”
朱棣摇了摇头,这有些太不切实际了,于是打断道:“高兄所言之事我懂,但是教化外族非一日之功,就连我汉家子弟,也只有万一之人能习得圣人教会,其非朝廷懒政,实乃不易之为。”
“谁跟你说我要让他们学圣人教化了,不对。这个也要学,但不是重点。我主要是想让他们学会汉字,能看的懂一些粗略文章即可。”
朱棣无法理解:“这有何用?”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高霖只得将话再说的透一点:“你还记得延庆卫的训练手册么?”
“当然记得,我延庆卫无人不会背诵。你是?”朱棣突然反应了过来,明白了高霖的用意。
“圣贤所谓道学者,初非有至幽难穷之理,甚高难行之事也,亦不外乎人生日用之常耳。既如此,我等不须古典之言,推广白话文。再加以农学,匠学等墨家之学科于百姓之手,让其一目了然。“
朱棣好像明白了点什么,延庆卫之所以军纪严明,作战有序,无外乎平人将士多背训练手册,明白自己所在的岗位承担什么样的职能。如若真如高霖所说,用白话文教习百姓农匠等杂学,那百姓必然明白其中奥义。
想到这里朱棣皱眉道:“可是这识字教书的先生可不好找啊。”
“我等可先扫盲,号召识字的人教不识字的人,用以民教民之策代之。”
“我觉得可行,若实在缺人,我可奏请我父皇以小吏充之。”朱棣似乎很有信心,他很是看好高霖的想法。
在他看来这就是高霖给出解决如何提高生产力的方法,辽地虽然苦寒,但当百姓人人识字,懂得耕种之道又精通技艺。那到时候辽河之地不是遍地水力工厂,万亩良田之景象。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有些激动:“高兄,你这计策如若全国推广如何?”
高霖瞬间就酒醒了一半,连忙道:“燕王不可,现在陛下重开儒家之基业,理学盛行。若是全国推广必然惹来大臣非议,不如我等先在辽地做出成绩,到时候朝廷也有了对比,再行不迟。”
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