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了他大明

第六十六章 以秦法治辽地二

第66章 以秦法治辽地二(求推荐票)

南京城,奉先殿内。

当朱元璋打开徐达八百里加集的折子看了几眼后,哈哈大笑了起来。

“我儿勇武,此子类我啊。”

说完这句后,他朝一旁随侍的太监道:“去把太子给我找过来。”

在奉天殿内忙着处理政务的朱标听闻老朱的呼唤后,第一时间放下了手中的政务。

“父皇,不知您召我何事?”

“老四在北边打了个大胜仗,这是你徐叔叔报的战功,你看看吧。”

说完,朱元璋就显摆的将一个条陈扔给了朱标。

见父皇这么得意,朱标也就打开了条陈。只见上面写到斩杀斡朵怜部万户长猛哥帖木儿的功绩,甚至俘虏近六千人,斡朵怜部至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恭贺父皇。不知父皇打算如何封赏四弟?”

朱标看完后,同样为四弟的战绩感到骄傲。

“你看呢?”

朱元璋想先听听朱标的意见,对于儿子们之间的关系,他还是很看重的。这么大一份家业,皇位自然要给老大,但是作为老父亲他还是期望能够兄友弟恭,兄弟几个互相帮扶岂不是件美事。

朱标嘴角一笑后道:“不如让四弟就提前就藩吧,再领他编满三卫人马。”

“不可,现在伱四弟还不能就藩。”

朱元璋对朱标的提议很是满意,但还是拒绝了。

朱标大为不解,怎么四弟立了功勋还不让就藩呢?

“你先看看这份条陈。”

朱标接过父皇递给他的另一份条陈,只见封面上写到《一国两制,以秦法制辽地。》

“秦法?”

这是多久没见到的词句了,朱标好奇的打开了条陈。

只见条陈开篇就叙述了要将辽地土地国有化的建言,土地的所有权是国家的,所招流民享有七十年的使用权,其中前九年不收田赋。接下来就叙述每条秦法在辽地的适用,以及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

尤其是其中提到了在辽地要废除蒙古语,统一使用官话的谏言更是直接暴露了对草原民族汉化的野心。

在稍微衡量了一下,朱标跪地道:”父皇,此乃谋国之良方,还望父皇采纳。”

朱元璋点点头,指了指条陈严肃道:“这才是忠心之人的谏言,为父虽然以儒家之道治国,但是那是为了恢复我汉人的纲常伦理。儒家总是标榜民为重,君则轻的思想在我看来并不适用。没有朕何来的这大明江山?这上面说的对,对不同之民当用不同之法。”

见这次儿子没有和自己顶嘴,朱元璋又指着条陈道:“上这份谏言的就是那个商人的子弟,也是这次袭击斡朵怜部的主官,叫他和你四弟一同回京述职吧,我想当面听听他们的意思。”

“是,那儿臣这就下去吩咐。”

朱元璋见儿子这就要走,心疼的叮嘱道:“你也不要每日忙碌政务,抽空多去陪陪常氏,她马上要生了,你要多照顾。”

已经为人父的朱标还是有些不好意思提这事,只得躬身敷衍:“父皇放心既是,后院之事我已经投托吕氏办好了。”

朱元璋只是叮嘱,见儿子有了安排也就放心了:“下去吧。”

朱标走出奉天殿后,朱元璋看着他的身影叹了口气。

这儿子哪都好,就是太过于沉稳。有时候面对事情缺乏杀伐果断的决心,要不要把他派出去锻炼几年?

北平府高家大院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
大明:俺爹朱高煦,江湖人称造反大帝
二十一世纪末的大孝子,因为一串时间倒计时,穿越到了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还成为了着名做死家朱高煦的好大儿,姬阳表示:有我爹在,想不死都难。汉王扫堂腿,一腿坑三代,人死名还在。姬阳:爹啊,别做死了。朱高煦:儿子捞捞!
四夕火山
逆天驸马爷
逆天驸马爷
路远穿越了。开局成为武国驸马爷,奈何有名无实。不过路远胸无大志,只想摆烂,当一个纨绔中的纨绔。可惜,事与愿违。本无意搞事的路远,被硬生生推到了漩涡之中。乱世将起,谁与争锋!力挽狂澜,天下无敌!且看路远如何搅动风云,扶大厦之将倾,笑傲天下……
月下观鸟
国运游戏,熟知历史的我赢麻了
国运游戏,熟知历史的我赢麻了
全民领主游戏降临!龙国惨败,再这么下去就要灭国了。叶长青被选,开局选择吕布,天胡开局。最后,面对万族军队入侵。当所有人还在游戏苦苦挣扎时。叶长青身边已经武将如云,谋士如雨。吕布,赵云,岳飞,李元霸如入无人之境。贾羽,郭嘉,刘伯温,杜如晦各种谋士,坑的万族军队叫苦连天。叶长青立于万族军队前,大吼一声。“还有谁?”
人生一直迷
风流小太监
风流小太监
穿越后被女帝捉去当假太监,奉旨稳住后宫。女帝冷笑着说:“办不到就杀头!”苏铭半喜半忧,心想要能活下去,必须给她带点儿绿。不过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猛男,苏铭也绝不甘心一直做个假太监,趁此机会也在提升实力,步步为赢……
何北
假太监:从攻略恶毒皇妃开始
假太监:从攻略恶毒皇妃开始
穿越古代大楚王朝,开局被皇妃拿捏假太监身份。为了保住小命,萧辰一不做二不休,翻身农奴把歌唱。怎料反倒因此意外收服皇妃,从此一步一步爬到最高。敌国诗仙笑我大楚无人?快去寻萧公公!蛮族大将嘲讽我大楚将军手无缚鸡之力?再去寻萧公公!眼看这大楚天下没了自己也玩不转,萧辰索性也不想打工了。“陛下,你挪挪位,这里还是换我坐吧!”
汉唐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