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了他大明

第三十七章 解决问题要先立宪

朱棣一时焦急起来,如若按照高霖所说的情况,话语权只能把握在皇帝一人手中,可每个朝代都有昏君,或者平庸之辈。一旦他们在朝政上斗不过臣子的话,那么这种情况是必然出现的。

朱棣面色严肃起来:“按高兄这么说,这皇帝与大臣之间、或是宦官在话语权的平衡上,就无解了么?”

高霖微微一笑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建立一部宪法,然后依法治国。”

“宪法?我朝不是有《明律》么?为什么还要制定?”

高霖忽然想到在这个时期“宪”和“法”是一个意思,都是指的法律的意思。

比如《尚书》:鉴于先王成宪。《论语.国语》:赏善罚奸,国之宪法。《管子.七法》:在一体之治,古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所以刚刚朱棣才领会错意思。

“我说的宪法跟你所理解的法律并不一样,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它凭借国家权力来强制执行,以保证统治秩序的稳定。在《明律》中,或者说是之前的任何一个朝代律法,其实本质上是讲法律只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一种强硬手段。它强调皇权的至上性,同时也划分了对皇权的限制。”

高霖接着说道:“而我说的宪法,是作为国家根本法,它的内容在于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国家的总章程。因而宪法又称为“母法”、“最高法”,普通法律则被称为“子法””

“那我现在建议父皇去建立一部宪法?”朱棣提议的问道。

高霖则失望的摇了摇头,表示不认可道:“先不说当今陛下同不同意,就是大臣们肯定是不认可的。因为儒家视周礼为纲吉,又以程朱理学来控制思想道德伦理。所以现在立宪轻则招致群臣反对,重则内外震荡,国家社稷危矣。”

“那就一直这么拖着么?”朱棣很是失望,有一种无力感袭来。

高霖则摊开双手,说道:“我早给过你答案了,你好好想想。”

闻言,朱棣陷入沉思,可是想了半天还是没有找到答案:“想不出来,高兄别在这里打哑谜了。”

“提高生产力。”高霖掷地有声的给出了答案。

“啊?这跟提高生产力有什么关系?”朱棣一时不明白高霖的意思了,这弯拐的对他来说有点大。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又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这句话你要牢牢的记住,通俗的来说就是生产力提高了,社会的经济规模总和就会提高,从而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不管是思想上还是政治上。”

求推荐票,求推荐票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洪武元年,穿越而来的张异随自己的父亲,龙虎山天师张正常进京面圣,皇帝夺了龙虎山天师位,却以另外一个身份将预言过未来的张异留在京城。父亲抑郁而归,临走前求张异拿回龙虎山的天师位,却不曾想这个孩子未来,会彻底改变这个数百年的王朝。他当着皇帝面说朱家的官狗都不当,也用一张世界地图点燃过皇帝的野心,忽悠他将朱家的子孙送往全世界。他和太子交过心,也教过太子妃怎么生孩子。与刘伯温论过道,教衍圣公屠龙术,怎么屠
东鸭西楼
带着基地回大唐
带着基地回大唐
曾经的特战队长陆辰穿越了,带着一个战略物资仓库基地穿越的,穿越的还是唐朝,这不得大展拳脚一番,为后世打下偌大的基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印记,最起码一千年后的队员能看见自己的坟!陆辰:“老程,这事能行!你信我的!”程咬金:“我信你个鬼,上次信你的,老子差点在黄金洲没回来!”陆辰:“我怎么听说你在黄金洲定居了?”程咬金:“我没有!别瞎说!不可能!俺老程不是那样的人!陛下,你要信我!”
阴影里的沉默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武德八年,玄武门之变还未发生。苏彦穿越成一介书生。本想以文安天下,何奈突厥来犯,手持利刃,纵马沙场。至此提笔乱文坛,挥剑斩乾坤。“系统,商量个事,能不能再给点东西?”“你也太不要脸了,都快满配了!”“额,咱们商量下。再强一丢丢行不行”
染不尽余温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徐子麟穿越大明,却成了山沟里的一个穷酸小县令,他不甘现状,利用十年时间把蓬莱县打造成了人间仙境。却不料在十周年县庆之际,朱棣突然到访.....“陛下你听我狡辩,我真的没想造反啊!”
零号硬币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苏辰穿越到大明洪武,开局就遇到了一个老愤青。老愤青刚开始,看不惯苏辰的一系列行为,哪怕吃个饭,也要逮着骂一顿。可骂着骂着,就感觉这老头子颇有军事头脑,一言一行是个领袖风范。而他的儿子,具备政治头脑,朝廷利弊他一眼洞穿。苏辰动心了,不计前嫌道:“老头子,你父子二人跟我混吧!我们一起造反,推翻老朱!”老愤青父子二人面面相觑。半年后,苏辰还未起兵,十万大军疾驰而来,将军看着老愤青,高呼道:“陛下,何故造
剑起六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