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别处,不是在她看不见的地方,而是就在她身边。
她的邻居大叔,她的村子里大多数村民,不管身份职业是农民渔夫盐民,不管男女老少,甚至她的许多亲人朋友。
大家的生活整天都是忙忙碌碌,风里来雨里去,为了好好活着南来北往起早贪黑的奔波,少有悠闲的时候。
再加上生活的困顿,物资的匮乏……别说在襁褓里的时候,就是还在母胎里之时,就已经开启饿肚子的人生常态了。
小孩子们虽然可能吃得少些,却也很少能真正吃得饱过,多数时候处于饥肠辘辘的状态。
大人们更不用说,就算有一点吃的,却要时刻惦记,家里总还有一堆老的少的在嗷嗷待哺。
每天干得是最累最苦的活儿,多数时候还都是吃糠咽菜,吃得差都不叫事儿,更苦的是常常都得忍饥挨饿。
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食物便不是用来慢条斯理品尝的,首先是填饱肚子,其次是填饱肚子,最后还是填饱肚子。
不好吃的东西,为了填饱肚子还不耽误活计儿,需要狼吞虎咽。
遇上好吃的东西,肚子打鼓,两眼放光,担心被别人抢走为了能多吃一点,自然更需要狼吞虎咽。
狼吞虎咽就没有好看的。
总而言之,劳动人民不需要什么好看的吃相,吃相好看值几个钱?能填饱肚子吗?
你会嫌弃生你养你的父母亲,吃相粗鲁胃口大吗?
既不会嫌弃,也没人有资格嫌弃。
能够慢慢悠悠地品尝食物,能够养成良好优雅的吃相和习惯,这是属于有钱人的特权。
或者,起码也得是城里人那种政工阶层人家的特权。
当然,话也不是就这么绝对,凡事都有例外。
只能说大概率是这样。
小概率是难得的。
而很不凑巧的是,陶向予正好就是那个凡事都有例外的那个例外,难得的小概率中的小概率之一。
陶向予并不是养尊处优的家境,也是从很小就需要为怎么样填饱肚子,怎么样吃得更好一点,而操心伤脑筋了。
可她的吃相确实一直很好,称得上优雅斯文,是那种叫人感觉不出有一丝矫揉造作的优雅斯文。
用刘莉莉的话来说,就是所谓的“淑女做派”,只有淑女才有的吃相。
陶向予听了却不认同,什么淑女俗女?她倒是俗女而不是淑女,淑女怕不是在骂她吧?
她吃相是好一些,可也不是什么习惯环境身份造就的,如果非要说,她觉得应该是因为身体原因。
她好像天生胃口饭量就比较小一些,不是胃口差,而是小。
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她什么东西都能吃得下,该饿照样饿,饿的时候也很想吃东西,甚至胃口是并不差的。
只是她比较容易饱,就算特别饿的时候,吃的东西也十分有限。
别人需要吃三碗饭三个饼再加两碗汤才能感觉到饱,陶向予只需要吃一碗饭半个饼一碗汤就能感觉到很饱了。
如果当时状态再好一点的话,有可能还能再加半个饼或半碗汤……
遇到实在太合她喜好和胃口的食物,也有可能再多吃个一碗半碗。
只不过吃完之后会不会撑得难受好一阵,那就另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