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他们村里刚兴办了一间小学,说是小学,其实就旧私塾改小学堂。
学费是不低的,透他们家孩子多,都要送去上学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前头有几个孩子也已经超龄太多了。
到赵春花这里,虽说也超龄了,但超得不多,就超了三四岁。
在这个时代,老百姓谁都没什么太清晰的上学概念,因为压根也没几家的孩子上得了学。
超龄三四岁,甚至是以九岁上学的标准来说的。去上小学一年级,看起来也还不算太晚了。
爹妈就商量了,跟家里的孩子说,家里头咬紧牙关挤一挤,这一两年的话,暂时也就是能供两个孩子去上学堂。
超龄太多的老大老二老三就不用考虑了,老四,也就是赵春花,要上也可以,接着就老五老六两个,年纪刚刚好是卡在八岁和九岁之间。
而再接着下头的老七老八,一个刚学会走路,一个还抱在怀里吃奶,就暂时说不着了。
按道理说,老五老六两个,年龄刚刚好,要去上学的话,他们是当仁不让的。
但是赵春花想上学啊,有机会的话会不想上学啊!
哪怕她不是最合适的,哪怕好像于理确实应该让给底下两个弟弟妹妹,可赵春花又觉得也没有这个于理不于理的吧,这于的是哪门子道理呢?
大一点的就必须什么都无条件让给小的吗?平时生活中,有一点好吃的好喝的,他们做大的,也让得够多了!
家里的活儿也是因为大的干得动,都让他们大的干了,干得多,却吃得少,饿肚子是常事。赵春花对此没有什么怨言,可在这种事情上,没有什么必须让的道理。
看着好像她爹妈也在等着她主动说放弃,把这个名额让出来一样,虽然没有任何言语的逼迫。
赵春花当然多少能理解爹妈的心里的计较,倒也不是偏心什么的,只是从根深蒂固的思想来说,大的让给小的就是理所应当的。
而且如果她去上学,家里就会少了一个可以干活的劳动力。她这个年纪,正好是干活的各种能力上来的时候,换成八九岁的弟弟妹妹,当然就没她能干得多呀。
赵春花理解,但打定主意不为所动。
就跟她爹妈说,她想去上学,得让她去上学。
怕爹妈不同意,她还抢着说,她自己原本要干的那份活儿绝不会因为去上学耽误的,留着等她放学她再干,绝不会耽误家里!
她爹妈还被她给气笑了,虽然是有想着让她主动说放弃,可最后她没放弃,又好像也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放在他们家一直很有个性的老四身上,也可以说正常。
她没想到,爹妈最后竟是一句话都没有反对,没有对她劝阻,没有说教,没有提什么要求,只是说要上学那就好好上,家里的活儿用不着等她回来再干。
就这样,赵春花占掉了老六的一个名额,特高兴地准备了好一阵上学需要的事项。
后来的结果,已经剧透过了,赵春花这个学还是没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