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一五一十,逐页拍摄一些日耳曼人也视为机密的数据资料时,克林德曼才觉得有些不对。
“你们不是生产小型挖机吗,要这些大型挖机的试验资料干什么?”
李三彪道:“我们现在是只生产几台,但未来做大做强,说不准就生产个上千马力的挖机呢!”
李三彪拿到这些资料,如获至宝。
日耳曼公司只给每个厂一两个机型的资料,而这在克林德曼来的时候还没有定下来是哪两种。
为了方便起见,克林德曼把所有资料都带来了,包括很多实验结果,给了李三彪全面拍照的机会。
不过克林德曼一想,龙国现在有几个懂德语的,即便懂也不可能做技术翻译工作,有什么可怕的?
但克林德曼故弄玄虚道:“李先生,你拍的这些资料,已经超出了我国与贵国公司约定的技术转让范围,一旦泄露出去,不好交代。”
李三彪再次掏出两万块钱,这下就让克林德曼出去开开心心喝啤酒了。
李三彪把日耳曼人的资料搜查干净,然后交给三大爷翻译。
他发现,这里果然有大量关于液压杆的资料!
六十年代之后,机械了领域最大的革新还就是液压技术大规模应用。龙国开展的很早,也有自己的液压件厂。
龙国液压水平确切的说不是落后,而是技能点没有往小型化上去点,而是更重视用大型液压设备,以生产大型锻件。
典型的例子是沪市的万吨水压机,来锻造大型铸锻件,比如发电机转子,这种极端制造能力,龙国一直保持世界一流,让龙国在50年代就造出了大型发电机组,是工业化的基础设备。
但小型的液压杆厂,因为规模很小,用处不多,散落在各个省份,确实技术有限,甚至某些大工厂都懒得去找液压杆厂定制,干脆让车间自己造一根。
其实液压听着高大上,但的原理也很简单,如果说汽车发动机是气压装置,那么将油气换成液体就是液压装置。
液压杆一般由活塞和套筒组成,可以理解为,就像注射时针筒与活塞之间一样,只不过打针是用拇指推动活塞,
而液压杆则是反过来,用针筒中的药液压力反过来推动活塞,而手指则是被推动的零件。
药液的压力,就来自液压泵,针筒端部没有针头,而是在针头位置连接了用一段软管,通向液压泵,中间会放一个水龙头也就是液压阀。
泵提供的动力是一定的,这样通过调节液压阀的大小,
就能改变液体压力的大小。力的大小就很容易计算。
实际上,液压装置比气压装置,也就是发动机要简单的多!
因为液体的体积不会随着压力增加而变化太大,而气体在压力增大时,体积变化极大,也正是因此,液压装置很容易仿造,而气压装置难度非常大。
其实液压系统也只在中小型工程机械比较流行,因为液压系统的操作性好。
液体是连续的,可以实现无级变速,避免了齿轮变速的精度问题,并不是说机械杆的挖斗机就不行,而是要达到同等操作舒适度,机械杆会对齿轮提出更高的精度要求,起来远比液压的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