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一家大医院确诊孟明明患上了狂躁型器质性间歇性神经病,父母不甘心儿子遭受折磨,在多次求医无果后,偶然看到一家医院,宣传开颅手术可以医治这种病。
孟家父母很坚决地卖掉房子,来筹措医药费。
只可惜事与愿违,手术没能成功根治精神病,反倒使得孟明明的病情更为严重,他变得越来越失控,见东西就砸,见人就打。
为了看护病情严重的孟明明,孟浩浩和父母全家出动。
可毕竟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们不能对他下狠手,受伤的便总是家人。
孟母被孟明明刺过一刀,额头上也被打得缝了好几针,孟浩浩身上也是淤青不断,被弟弟打成为了家常便饭。
可一家人从未放弃过治疗弟弟的希望,因为卖掉了房子,便租住在一间小屋里生活。在孟明明难得清醒的时候,他会愧疚得痛哭,看着被自己打烂的家具和受伤的家人,他无数次保证不会再犯。
可器质性精神病是不受主观控制的。
有一次,孟父不忍家人受此折磨,偷偷带着孟明明离家出走,想寻求安乐死。后孟母和孟浩浩报警求助,才在建筑工地上找到了两人。
为了缓解家里的情况,孟浩浩只能在初中毕业后辍学,在家照顾弟弟。
父母也跑遍了本省的精神病院,可都没有愿意收治孟明明的,因为他的病情实在太严重,医院怕担不起责任。
终于在孟明明十七岁时,一个小城市的精神病院表示愿意收留他。
家人满怀期待地把他送了过去,可不到十天,医院就打电话过来,说这个病人实在太难管,生活不能自理,叫家人来把他接回去。
等孟家人到了精神病院,看见少年躺在床上,身上只穿了一件上衣,因为医院不管他,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房间里传出难闻的臭气,孟明明的身上也有多处溃烂。
身上挂着腐烂食物和屎尿的弟弟,失去了所有的尊严。可他自己已经什么都感觉不到了,长期的精神折磨,让他失去了对外界的感知。
孟浩浩不由得想,难道弟弟真的要这样活一辈子吗?这样活着,真的有意义吗?
看到弟弟可怜的模样,孟浩浩激动地和医院发生争吵,可医院却表示他们没有义务免费看护孟明明,除非孟家人自己看护,否则就走人。
孟浩浩见状,自告奋勇地表示留下照看。
谁也不知道当晚发生了什么,第二天,孟明明便停止了呼吸,死在床上。
法医鉴定死因为窒息,孟浩浩便成为了唯一的嫌疑对象。事实上,他也果断自首了。
韩湛屿饰演的检察官,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他是孟浩浩案的负责人。
当他看到孟家人的情况时,这个一向公事公办的检察官显得非常僵硬,狭窄逼仄的出租屋,遍体鳞伤的父母,还有一张张贴在墙上的,属于孟浩浩初中时期的奖状。
韩湛屿第一次看到这个剧本时,就深深地被吸引。
他的经纪人更是大喊逆天,甚至追问:“唐朦精神真的没问题?我的天哪,这个故事也太压抑了!你真的要接这个角色?我看在剧情的后期,检察官是很招人恨的,因为孟家人都希望能轻判孟浩浩。”
对此,韩湛屿只说了句:“邱默的角色比我难多了。他能演,我当然也能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