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河北之雄
袁绍问道:“文丑为刘和奸计所害,与沮授何干?”
郭图答道:“若非沮授私自派郭援北上,接应刘和至博陵,文将军仓促应战,岂能被害?而郭援降后,河间至今再未发兵,坐视刘和挥军南下,足见严敞之言非虚。”
袁绍大怒,传令道:“速传沮授到中军,吾要与他当面对质。”
“主公不可!”许攸抱拳道:“沮将军统御河间兵马,今有通敌之嫌,切不可打草惊蛇,一旦逼之太甚,举众向北,河间、渤海皆不保矣!”
“沮授竟也叛吾?”袁绍咬牙切齿,无力坐在帅位上,沉默片刻才问道:“沮授麾下十万兵马,该如何是好?”
许攸言道:“召回沮授并非上策,主公可另派人至河间统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其兵权,于行营中搜寻证据,当场人赃俱获,叫他百口莫辩,如此方能服众。”
袁绍问道:“何人可当此大任?”
许攸抱拳道:“非公则莫属。”
逢纪见二人一唱一和,便知早有约定,忙道:“河间十万雄兵,公则一介文士,如何统御?愚以为周昂可当此任。”
许攸言道:“元图此言差矣!沮授诡诈多谋,与田丰勾结必定十分隐秘,非智谋之士不能识破其计,若武将前去,恐反被其所诓。公则曾助大公子平定青州,足见统兵之能,待先擒拿沮授,押送大营受审,再派大将带兵未迟。”
“子远所言极是!”袁绍怒在心头,又觉形势紧急,马上取出佩剑,传令道:“郭图听令,即刻带严敞往河间调查沮授,务必要公允分明,将其押至军前受审。”
“遵命!”郭图喜不自禁,生怕袁绍反悔,接过佩剑匆匆而去。
逢纪眉头紧皱,郭图此番掌权,袁谭将实力大增,大公子对自己成见极深,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正思索之时,探马又来急报,马延兵败,刘和趁胜渡过滹沱河,已进入安平国境内。
逢纪言道:“刘和直入腹地,境内人心震动,非主公亲自北上,不能阻其锋锐。”
许攸却笑道:“主公不必动怒,刘和年轻气盛,孤军深入,此取死之道也!”
袁绍正传令出兵,闻言问道:“何以见得?”
许攸言道:“刘和远涉而来,更兼深入战境,看似强盛,实则无谋。主公不必与之撄锋,可于漳水布防,诱敌深入,以老其兵。待刘和尽调大军过河,趁幽州空虚,另遣郭图助二公子挥师北上,自右北平、鲍丘迂回攻幽州。刘和本就缺粮,彼时将士疲困,回援又兵无战心,主公数路大军并出,幽州兵必败无疑,春夏正值涨水之季,滹沱河将成刘和葬身之地,幽州一战可定矣!”
逢纪闻言大惊,以为许攸又为郭图建功谋划,如果郭图真助袁熙攻入幽州,他兄弟联手,袁谭威势无两,自己将处境艰难。
当下言道:“刘和仗着皇亲咄咄逼人,敌军入境,若不讨之,恐失士民之望。主公虎踞河北,带甲百万,今与刘和争雄河北,却示弱于黄口孺子,实有失威仪,天下必笑将军怯懦,且文丑乃心腹大将,若不为其报仇,将士寒心,将来如何争雄天下?”
“元图之言甚合吾意,某统兵多年,岂惧小小刘和?”
袁绍闻言气血上冲,当即传令周昂领前部先行,命颜良往南深泽会师,为文丑报仇。
许攸劝道:“颜文二将虽勇,然性燥偏狭,文丑已中计被害,主公不可独任大将。”
袁绍不悦道:“颜良乃吾之上将,非其不能报文丑之仇,今又增兵五万,十五万大军必破刘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