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府的路上,容婉卿与林老太太说着闲话。
林老太太轻叹口气:“瞧我这个老糊涂,都把那事忘了,要我说啊这宁信侯府可太过分了,都不叫孩子回府一起过节。”
容婉卿说道:“早知道裴公子没回裴府,咱们年夜饭就把他叫上一起了。”
林老太太笑了笑:“本来我还想着今夜人多,不想让襄儿她们凑热闹,可大过年的又不好驳了孩子们的兴致,有裴公子一起,我就放心了。”
“过年,都是孩子们开心,咱们巴不得在家里清静清静。”容婉卿笑道,“大街上人头攒动人挤人,挨冻看人也不知有什么乐趣,不如在家围炉饮酒来得舒坦。”
彼时,“挨冻看人”的林襄头一次觉得好似确实“没什么乐趣”。
林轩与顾心兰并排而走,人家这一对准夫妻你侬我侬,她又不好横插一杠,很有眼色地拉开一段距离,如此一来,便与裴峥走到了一处。
她身上全部的心思仿佛长了脑袋一般统统都集中在裴峥身上了,哪还有闲情逸致观人赏景。
脑袋一乱,脚也不听话了,突然右脚绊了左脚,向裴峥那侧栽过去,裴峥伸手扶着她的胳膊把她稳住。
两人距离很近很近,也不知怎么回事,隔着厚厚的衣服,林襄却鬼使神差感受到他掌心轻柔而安稳的力道与热度直传到肌肤。
四目相视,林襄心下一慌,低着头逃也似的往前疾步走去,没走几步而后又不知道怎么绊了一下,扑通一声撞在裴峥身上。
平地连着栽了两个跟头,看起来倒像是故意似的……
林襄脸刷地一下红了,后背传来裴峥胸膛的震动声,就听裴峥低低笑了一声,扶起她的时候还顺带给她整理了一下歪掉的斗篷。
夭寿了……
于是林襄小跑着一路越过林轩与顾心兰,径自走在最前头,与裴峥隔出一个“牛郎与织女”的距离。
京城的除夕夜鞭炮喧天彩灯高挂,长街上有游神队伍戴着各式各样的面具跳傩舞,各种杂耍摊前叫好声不断,歌舞坊前红衣舞娘翩翩起舞,到处都是人,热闹非凡。
林轩与顾心兰在一处猜灯谜,林襄对猜灯谜没什么兴趣,于是移步到隔壁摊子买小玩意。
游神队伍哄闹着打身旁经过,林襄看到戴着面具跳舞的人群兴致而起,对小摊上的面具起了兴趣。
裴峥不远不近立于一侧看着林襄兴致勃勃挑面具,腾空而起的烟花下,林襄的身影形成一道柔和的剪影,让他短暂地失了神。
林襄一个一个看过去,觉得哪个都好看,最后挑了一个很特别的。
待准备付银子的时候才发现钱袋不在了,上下摸了半天,也没摸出一个铜板,可能刚刚路上人挤人不小心挤掉了?
于是下意识回头寻去。
在林襄转身回头之际,手中一空,挑好的面具被人拿走了。
就听一个跋扈女声道:“买不买,不买别占着。”
林襄闻声看过去,只见说话的是一个同她年纪差不多的姑娘,从衣着打扮上来看,应当是一位官宦家的小姐。
这姑娘一眼看上去,很抓人眼眸,因为长得真是好看,有多好看呢?就连林襄身为一女子都不由多看了两眼。
高眉深目樱桃口,属于一眼吸睛的浓颜系美人,只不过眉眼间多的几分傲慢凭空让人扫了兴。
林襄怔了怔神,这位姑娘她认识。
准确来说,上辈子认识。
这位是裴远上辈子娶的贵妾张氏,在她“死”前两个月娶回侯府的。
去掉自己发现裴远密谋之事被关起来的日子,大约也就相处了一个月的时间,在那短短一个月时间里,这位贵妾可是上蹿下跳没少给她使绊子。
张氏是裴远母家沾亲带故的一门亲戚家的庶女,其父是个六品地方官,哦……似乎与三哥哥上一世离京赴任之地离得不远。
而裴远起初在她面前从来不敢提出想要娶妾的要求,娶张氏之时却压根没询问她的意见,从给张氏下聘到迎回府大约有半年时间。
也就是说,至少在事发半年前,他就已经开始谋划要陷害林府了吧?
并且志在必得。
而她那时还傻傻不知情。
在林襄愣神之际,张姑娘身旁一个婢女递上一锭银子,张姑娘接过银子“啪”一声拍在摊贩老板面前,趾高气扬道:“不用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