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帮忙留意,一定帮忙物色知根知底的好人家。
在当时那个年代,娶媳妇看门风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
母亲说过,找个门当户对的,省得自己的孩子将来受气。
宁可不找条件太冒高的。
省得双方差距太大,生活习惯,消费理念,接人待物人情世故的习惯,截然相反。
过起日子,纷争不断。
父母那个年代,是很少有人离婚的。家家户户有打架或闹别扭的,可真没几个因为父母离婚离异而造成的单亲家庭孩子。
单亲家庭孩子也有,大都是丧偶且家里孩子多造成的条件太差,一时半会无法重组新的家庭。这样家庭的孩子一般在学校里,都是老师重点帮扶对象。
同学们也会量力而行,绝对不会出现单亲家庭孩子成为校园霸凌的对象。
民风淳朴,心底都很善良。
而且那晚各家各户过得都不算宽裕,贫富差距都不大。
大院里老是出现这家饭熟了,邻居家的孩子来吃喝的场景,大家司空见惯,你来我往,真的感觉挺好的。
记得父母那个年代,当时真是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各家各户过得紧紧巴巴,但幸福感爆棚。
吃饱穿暖,各家孩子们很多,都不是一个,都只是健康快乐长大就好。
孩子学习好,更好。
考上大学就是极好的了。
孩子学习不好,就读职高技校,毕业也能很容易找到工作。
房子能买个平房最好,当然都是二手的,自己家简单装饰一下就是可以结婚时用做新房了。
没条件买不起平房,那就在自己院子里,找帮工或雇人盖一个小房,搭好火炕,烧干炕面,就又是一个新家了。
极特殊的条件好的会买楼房,也是二手的,和狂飙里高启强家哥三住的差不多。
鸽子笼般,很多父母那个年代的人是不以为然的。
有院多好,平房没有楼上楼下的噪音!
自己家独门独院,没事待着,心里多敞亮!
当然每晚压炉子,早上起炉子时,必须得忍受平房特有的烟熏火燎。
父母说:这个是有一利必有一弊。
人一辈子就是这个活法,不能啥好事,都是你一个人的。
想想,还是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