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等过了这两天,我就带着珍儿去你家坐坐,都是一家人,也确实该多来往来往的。”
看着杨巧莲那模样,即使不用说,刘氏心里也隐隐猜到了她此次来的用意了,无非就是得知他们盖的新房子,眼红他们日子好过,想来借钱罢了。
虽然不知道谢珍跟杨巧莲之间有什么恩怨、误会,但从谢珍的态度来看,明显是不想多理会杨巧莲的。
可毕竟来者是客,杨巧莲又是谢珍的姨母,她们也不好地冷落了人家。
但她又不想让杨巧莲顺杆往上爬,开口找她们借钱,让她们为难,在脑中思索了一瞬,巧妙地回答道。
杨巧莲神情一噎,随即木讷地点点头。
心里越发的难受了起来,刘氏这一句话可是将她后面的话给全部堵死了。
按照常理,这个时候刘氏不是应该问问她或者她丈夫是哪里不舒服嘛?
这样她就可以添油加醋地继续卖惨,将家里的情况说给她们听,然后再利用昔日的情义做文章,博取谢珍的同情,从而顺理成章地开口借钱。
“话说,亲家母你是哪里的人啊?听你这口音可不像是我们本地的。”
不过从这也能看出谢珍这个婆婆是个聪明人,她思绪一转很快便转变了方向,跟刘氏唠起了别的,不再提及家里的事,想放松刘氏的戒备,准备等一会没人的时候再从谢珍身上寻找突破口。
刘氏固然会有些难缠,毕竟是活了四十多年的人了,可谢珍不一样,她还只是一个小姑娘,只要说动她借钱的事就好办了。
“我家是安岭的,后来嫁去了临安。”刘氏浅浅一笑。
她并没有跟杨巧莲说谎,她家祖籍确实是安岭的,只不过一直住在京城罢了。
“安岭可是个好地方啊,都说一方水养一方人,如今我可是在亲家母身上看出来了。”
杨巧莲只听说过安岭这个名字,虽然没有去过,但这并不影响她恭维刘氏。
“那你们后来又是因为什么搬来了这里?”
“我丈夫意外去世,家里欠下了大笔债务,我散尽家财还清欠债后,便带着三个孩子一路流浪至此,刚好遇上这户人家在卖房子,便用最后的盘缠买下了这块地,在这安家。”
刘氏说得真切,为了让杨巧莲相信,还挤出了几滴伤心的泪水。
“想不到你们居然还有这般坎坷的经历,还真是叫人唏嘘。”杨巧莲装作同情地抓住了刘氏的手,柔声安慰道:“不过那些都过去了,只要你们一家人同心,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希望吧,我现在也不指望其他了,只要几个孩子好好的,有个能遮风避雨的地方,能吃饱穿暖就满足了。”刘氏点点头,抽出手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我听镇上那位宗老爷是你的表兄,那你来了这里后,为何不直接去投靠他们啊?”杨巧莲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刘氏眉头不见尾一皱,看着杨巧莲的眼中很快爬上一丝苦涩,惨笑道:“家中突遭此大难,原本相熟的亲戚都对我们避之而不及,惶恐因我们惹祸上身,认清了自己的处境也看透了人情冷暖,便也没了这个心思了。”
“况且我拖家带口的,着实也开不了这个口啊,我表兄不管怎么说都是有家室的,就算他为人重情义我也不能去给他添乱,叫人落了口舌,影响了他们一家的和睦。”
“再者,我们那会也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