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行了,别提他们了,晦气!”谢杨氏摆摆手,打断了谢珍的话。
她现在一想起那母子三人心里就窝火。
吃完饭,谢国兴和谢涛出门找了个阴凉的地方休息,谢珍跟刘氏把碗筷手洗好后,想了想,对刘氏说道:“娘,一会我送小娴她们去学堂吧,我顺便去镇上买点纸笔,给景昭写封信。”
“行。”刘氏点头同意,拿起针线就跟着谢杨氏一块缝棉衣。
谢珍坐在一旁看了一会,带着两个孩子出门了。
来到学堂,沈元已经坐在学堂中备课了,沈元气色十分的差,整个人看上去病怏怏的一点精神都没有。
“沈夫子身体不舒服吗?”谢珍皱眉问了一句。
沈元点点头,声音有些虚弱地笑道:“是啊,这两天感染了风寒,有些不舒服。”
“今天怎么是你送他们过来,你娘呢?”
“我要去镇上走一趟,顺路就给她们送过来了,我娘在家里呢。”谢珍笑着解释。
“中午你娘没来接他们,我还以为你娘出什么事了,对了,你要去镇上做什么?”
“景昭今天写信来了,我想着去镇上买点纸笔给他写封信。”谢珍犹豫了一下,还是如实跟沈元说道。
“嗯。”沈元点点头,他记得谢珍并不识字,怕她不会写信,迟疑了一下对她道:“需要我帮你执笔吗?”
“暂时不用了,我娘应该是识字的。”谢珍笑着摇摇头,想了想又补充了一句,“不过,不好说,如果我娘也不会写到时候就得麻烦一下您了。”
“没事,有需要尽管过来找我就行。”沈元笑得温和,话音刚落便重重咳嗽了一声,脸色因此涨得通红。
“行,那我就先走了,您注意休息。”谢珍客套一句,也没再多逗留,来到村口拦了一辆马车。
来到镇上,她直奔书斋而去,花了二十文钱买了一套纸笔,随后经过一番辗转打听终于找到了信站的位置。
她过去看了一眼,并将去信站的路线记熟,坐着马车又踏上了回家的归程。
一个时辰后,她回到家,因为谢杨氏还在,她不敢将自己会写字的事情暴露出来,引起谢杨氏的怀疑,所以一直等到刘氏将宋景娴姐弟接回来,吃过晚饭,谢杨氏三人回了家后才急忙将桌面收拾干净,摊开纸笔,开始给宋景昭写信。
她将钱家的后续和结果详细地写在信中告诉宋景昭,并在信中提及了送宋景娴姐弟去上学还有家里盖房子的事。
她甚至还在信中写了艾巧慧母子三人在她家吃饭的丑相,并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将心里的不满的憋屈全部写了出来,一直写了满满五大页才满意的停下了毛笔。
在此期间,刘氏便一直站在她身旁,目光不断闪烁。
谢珍前世闲暇之余就喜欢练字,为此还报了一个培训班,所以写了一手好毛笔字,看得刘氏心中诧异不已。
“我是不是废话太多了?”谢珍看着整整五页的信,有些犯难地看着刘氏问道。
这么多字,也不知道宋景昭有没有这个耐心全部看完。
就在她犹豫要不要重新再写一份简短一点的时,刘氏仿佛看穿了她内心的纠结一般,笑着安慰道:“怎么会,昭儿不也是写了满满三页嘛?”
“这说明你们都牵挂着对方,恨不得把身边发生的事都分享给对方,昭儿看了心里高兴都来不及呢。”
听到这话,谢珍的脸没骨气地微微红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