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国本之争
“远的不说,去年孙督师要编练新军,朝廷只给了十万两军饷,这点军饷根本无法支撑军队的开支,于是乎他便想让西安城中的富商捐献一二……”
向前两步,朱辅焕看着前面的一众官员,“在场诸位不少是在原陕西布政使司任职的,孙督师募捐的结果你们也知道,若非后来与秦王府合作的蜂窝煤赚了点钱,只怕是大军想要顺利出潼关都有些困难……”
这点朱辅焕倒是有些夸大,孙传庭也是个有手腕的狠角色,这点困难可难不倒他。
“所以说商人眼中只有利益,鲜有家国情怀,若是将希望压在他们身上,纯属不靠谱!”
伸出食指摇了摇,朱辅焕继续说到,“想要财政充裕无非就四个字——开源节流!”
“节流无疑就是传统的节衣缩食,即是对各个衙门或是军队进行开支的削减,这点大家不用说大家都能理解……”
“至于开源,也好理解,如果把咱们秦王府以及整个关中比作湖水,要想保持湖水永不干涸甚至湖面更加广阔,除了节流外则需要引入更多的支流注入湖中……”
“这里的支流形容的是国库的收入,自古以来朝廷除了税赋,最大的收入则来自盐、铁、茶等少有的产业,如今这三项营生也由王府接手,不过相较于日渐增加的开销还是显得有些不够看。”
“所以我再与父王商议后决定重开丝绸之路,组织官商同西域诸国进行商业往来,同时户部也要着手准备一些赚钱的产业,好为王府充实国库……”
“殿下,此举不妥!”
朱辅焕正洋洋洒洒地说着他的计划,冷不防下面突然有人出声反对,定睛一看,原来是队伍前面的冯师孔。
“哦……不知有何不妥之处?冯阁老但说无妨!”
见有人阻止,朱辅焕并没有生气,今天在朝堂上讨论就是要集思广益,如果要搞一言堂直接下令就是。
他如此做,除了想听取更多的意见外,就是要让这些人心服口服,不然这些人对他阳奉阴违,即使他有好政策也无法做出成绩来。
“王爷、殿下……”
先后朝台上的朱存极与朱辅焕拱了拱手,冯师孔微躬着身子说到,“官府不与民争利这是恒古以来不变的定律,如果官府直接参与到各行各业的竞争,将会对民间的商业产生极大的破坏!”
“再说士农工商,经商一道最为低贱,除了盐铁茶等官营生意,再涉足其他行业难免会让人诟病,觉得咱们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财与民争利。”
“若是给有心人利用,传扬出去难免会影响到还没有归顺咱们得老百姓,让他们更加的抵触我们……为了一时的财政收入,反而使天下百姓远离咱们,实在是得不偿失!”
“请王爷、殿下三思!”
说完冯师孔便跪倒在地,口里不停地喊着让朱辅焕父子三思,意思很明显,他不赞成朱辅焕提出的朝廷出面经商的提议。
“请王爷、殿下三思!”
继冯师孔之后,呼啦啦一下子跪倒了大片官员。
“冯阁老此言差矣!”
对于冯师孔的担忧朱辅焕并没有在意,于他而言,什么与民争利都是屁话。
官府进入市场参与经营,短时间内是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破坏,不过那是在牺牲少部分人的利益情况下。
这一部分人是指那些垄断市场的大商人,这些商人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从来不会将家国利益放在眼里。
比如在太原,就有八大晋商,为了自己和其家族的利益而出卖大明,不仅暗中同清军进行违禁交易。
更是有传言他们向清军提供大明的边防图,以致清军数次破关进入大明劫掠,若非有这些贼人的襄助,清军又怎会如此肆无忌惮。
清军入关后,这几家话事人受到清庭的器重,一时风头无两,殊不知他们的这些“殊荣”是建立在多少大明百姓的累累白骨之上!
“冯阁老,你们以为的朝廷要参与到的生意有哪些?”
朱辅焕问到。
“这……”
冯师孔等人一时语塞,他们只当官府出手定然会影响到民间的行商,至于哪些行当会受影响他们倒没有去做思考。
“天下生意千千万万,我主官府参与经营,并不是说各行各业都要横插一手,那样不说赚不赚到钱,户部想来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去处理这些。”
“至于你们说的与民争利,如果是街边的小商小贩,直接参与到这些行业中去,自然会对他们产生破坏,毕竟个人的力量对比国家那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我刚刚说的,朝廷参与经营的必须是能够左右国家命脉的经济,比如盐、铁、茶、煤矿等……”
怕众人不明白,朱辅焕想起了自己前几天刚刚促成的西安到潼关之间道路的修建工程,“举个例子,最近西安到潼关之间要修建一条道路,于是秦王府牵头,与其他商人一起组建了一个联盟。”
“这个联盟的主要任务便是建设和维护这条道路,这条道路与其他道路不同,因为它的建设成本非常大,建成后可以有效地拉进两地的时空距离,对于那些商贾来说是非常便利的一条捷径!”
“是以这条道路并非免费,而是一条收费道路,建成后人们就多了一个选择,如果想要舒适性与快速到达目的地就可以选择这条道路,如果不想走则可以经由原有官道!”
“如此一来这条道路就可以为朝廷源源不断地提供经济来源,就像是为秦王府这个湖泊注入了一条新的支流,可以让秦王府不断的发展壮大!”
“又比如刚刚说过的,我打算重开丝绸之路与西域诸国进行生意往来,诸位都知道丝绸之路的长度无法想象,一路山高水长,要经历不少的艰难险阻方能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