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真的发现了宝藏,那两个潜水员可给秦海帮了大忙,这冰天雪地的,又是几十米深的湖水,他可没办法把东西捞上来。
有人给他白打工,何乐不为呢。
于是继续趴在岩洞口,目不转睛的盯着湖面的动静。
冰窟窿旁边,留着花白辫子的人对身边的两个中年人嘀咕了几句,这两人迅速朝着湖对岸滑行而去。
其身法一看就是练家子,速度和巧劲都不错,在秦海看来,这两人应该是末代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
白辫子老头名为杨圣遗,前清翰林院学士,末代皇帝身边诸多愚忠追随者之一,也是出了名的满清遗老。
刚刚那两个侍卫被他派去湖对岸警戒放风,对于叶赫纳兰部,他还是相当了解的,若是有人出现,那两个御前侍卫足够应付了。
杨圣遗旁边带着金丝眼镜的东洋学者名叫平宫和也,是亚太民间风土协会的一名考古教授,精通汉文化、汉语,对华夏历史及文物研究颇深。
至于那个倭人军官叫吉野三郎,直属关东军大营特别行动处的一名中队长,主要负责保护和协助风土协会在关东地区的各项行动。
潜水员已经下潜了三分多钟,按照当下的环境和下潜装备,潜水员最多下潜五十米且不超过十五分钟。
在这种极度严寒的自然环境下,虽然水里的温度比水面的温度要高上许多,但是因为这次来的仓促,带来的潜水装备并不是适合长时间深潜。
因此潜水员在减去上下的时间,在水底活动的时间并不长,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两名潜水员的原因。
两人轮换潜水,风险降低,效率也会提高不少,毕竟是晚上偷偷来的,时间就是生命,效率越高越好。
看着水底的光点越来越小,第一次见潜水员潜水作业的杨圣遗直呼神奇。
吉野三郎觉得杨圣遗这种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很可笑,心里十分不屑,也很鄙视这个所谓的前朝文官,不过作为军人,又有教授在身边,也只好憋着笑,把注意力放在湖底的光亮上。
过了好一会儿,第一个潜水员终于浮出水面,因为水里和水表外的温差巨大,潜水员只用露个头,扶着固定在冰层上的扶手休息。
平宫和也与其交流了一会儿,第二名做好准备的潜水员也在其他人的辅助下潜入湖中。
杨圣遗听不懂倭寇话,见第一个潜水员上来空无一物,心里有些失望,但又不好打扰平宫和也,只好搓着手在旁边有些焦急的跺着脚。
见杨圣遗性子有些急,平宫和也笑着宽慰道:“杨大人不用这么焦虑,皇帝提供的信息我们是肯定信任的,只是没有精确的坐标,就只好用这种笨办法一片区域一片区域的搜寻,你放心,我们东洋国讲道理也讲科学更讲实践,不会随随便便怪罪旁人的。”
杨圣遗心里的确对倭人有些敬畏,但骨子里还是有那种天然瞧不起的心里,在朝为官一辈子,趋利避害的能力还是有的。
当下皇帝为什么会和东洋人合作,还不是不得已而为之嘛,再说又不是投靠,只是合作关系而已。
他之所以焦急,倒不是因为平宫和也理解的怕被怪罪,而是对第一次潜水员空手而归有些失望,于他而言,只要找到这笔宝藏,皇帝东山再起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