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如保持现状,龙头继续把堂口摆在这儿,也方便其他的袍哥来投奔,您按着市价每年给我租金即可,您觉得如何?”
龙头一听感激的不行,连忙抱拳感谢:“少会首,两下一请!我代在京师街面儿上讨饭吃的袍哥兄弟感谢少会首不计前嫌宽宏大量,往后只要少会首吱声,京师的袍哥兄弟任凭差遣!”
事情算是有了个好结果,秦海也暂且住在了纱帽巷后面一栋小院里。
经过闲聊,秦海对这个红柳班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龙头大爷名叫袁震,川军名将杨森的同乡好友,来京师讨生活也是通过杨森找的吴帅路子。
红柳班走南闯北,收养了不少因为战乱背井离乡的人,虽说做的是皮肉生意,却也都是自愿。
这年头普通人家能活下去就算不错了,在红柳班还能够过上舒服的日子,多少人求都求不来。
要是傍上个官老爷富商,当个姨太太,后半辈子就不用愁了。
京师城南八大胡同这一片的巷弄里,从半遮门到叫得出名号的青楼数以万计,从业人员更是不计其数。
都说京师的繁荣看前门,前门的繁荣看八大胡同和天桥,一边是达官贵人富豪商贾消遣的地方,另一边是普通老百姓才消费得起的地方。
有人说普通人在八大胡同连狗都不如,在天桥却能当上一整天的大爷。
这就很形象的说明了两个地方的差距有多大,虽然是句调侃,实际上也大差不差。
龙头袁震看完秦海那册破烂的账本,心下惊骇的不行,心道还得是祖师爷,这八大胡同小一半都是他老人家留下来的祖产。
少会首看起来二十郎当岁,拥有这么多产业,就算是败八辈子家都败不完。
秦海初来乍到,对这些胡同串子一点都不熟悉,这些天袁震亲自带着秦海去接收产业。
事情倒是办的顺遂,院子要么空着,要么被人租住商用,给出凭条人家就能确认是东家来收租,一个个客气的不得了,都说受过东家老爷的恩惠。
一圈儿跑完花了好几天,秦海做了个新账本,晚上一盘算,把他都吓了一大跳。
四合院宅子就有十座,全是二进三进的院子,内城南城各有五座,都是扎堆在一起,很好管理。
街面的铺子二十间,全是带二进院子好地段的商铺,沿着珠市口大街从西往东走,但凡最好的地段都有陈仙芝留下来的祖产。
就连天桥那边都有酒楼、茶肆、客栈、货栈各一座,地处要冲,占地颇大。
除此之外在西郊玉泉山还有一座农庄以及良田数百亩。
清点完毕,秦海直接躺在了床上。
这节奏,逼着他躺平啊。
加上给人施针治病就能延长寿命,这要活到百年之后。
啧啧啧...
真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