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第139章 形势紧迫

时间倒退回三天前。

12月21日。

周仓所率4500步兵,以小跑形式出了南门。

赵云所率军民大队,紧随其后。

这时候,赵云的队伍再度扩大了,合计超过六万人。

新增人数,达到了一万以上。

因为不断有百姓加入队伍,民政部门都被搞得手忙脚乱,无法准确地进行统计。

祖厉城中百姓,至少七成都随着赵云走了。

这些人中,一大半是汉人百姓,其余的都是羌胡异族。

为了控制好这么多人,赵云让治安部门扩大了一倍规模。

同时,高高举起屠刀。

任何不安定分子,桀骜不驯者,统统请他们去见阎王。

一些异族散漫惯了,骑上骡马就想跑,也被拦了回来。

他们的下场是,当众砍头!

新来者这才意识到,民众的军人编制,真不是骗人的。

军法无情,不从者斩!

此外,祖厉城也被赵云派人继续控制着,三天以后才会放开四门。

在此之前,若有谁胆敢反抗,同样是死路一条。

并不是赵云铁石心肠,喜好杀人。

而是他已得知,拦在前路的金城三城,已经被拿下来了。

更重要的是,徐庶向赵云分析出一个极大的危机。

那一整片区域的叛军势力,不但没有多少抵抗力量,也没有被人入侵的心理准备。

这就说明,那里是西凉叛军最为柔软的腹地。

叛军们普遍认为,那里是最为安全的地方。

那种地方被人入侵,绝对能让西凉叛军们惊怒交加。

即使是这样的冰雪天气,骑兵依然可以做到日行两百里。

至多三天,后方的变故,就会被前方的叛军知晓。

敌人要是派出轻骑兵回援,同样至多三天,就可以与赵家军接触。

两两相加,赵家军也就六天的时间了。

敌人可能派回来多少骑兵呢?

要知道,西凉可是养马地!

西凉叛军的一半左右,都是出身于游牧部落的羌人和胡人。

徐庶审讯俘虏得知,西凉叛军之中,最低不少于三万匹战马。

如果算上运载物资的驽马,马匹数量约莫五万匹。

只需要西凉叛军派出一万骑兵回来,赵云就会被压制在原地。

如果西凉叛军派出二万骑兵回来,赵云必定惨败!

基于这番考虑,赵云现在表面镇定,内心却已经是着急上火了。

为了提高行军效率,他干脆来个一刀切。

所有制造问题的蠢货, 统统杀掉!

在赵云的催促之下,军民队伍全都紧张了起来,行进速度远超前段时间。

祖厉城到勇士城,约莫150里的距离。

周仓的步兵,用了一天半就走完了。

22日午间,周仓到达勇士城。

周仓与留守此处的张辽换防,使得张辽的五百骑兵解放出来,前往黄忠身边听令。

周仓也没在勇士城停留。

他在勇士城留下五百步卒以后,率领余部继续前行。

22日晚间,周仓到达金城。

史阿得以解放出来,前往金城与黄忠配合。

23日傍晚,周仓到达金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洪武元年,穿越而来的张异随自己的父亲,龙虎山天师张正常进京面圣,皇帝夺了龙虎山天师位,却以另外一个身份将预言过未来的张异留在京城。父亲抑郁而归,临走前求张异拿回龙虎山的天师位,却不曾想这个孩子未来,会彻底改变这个数百年的王朝。他当着皇帝面说朱家的官狗都不当,也用一张世界地图点燃过皇帝的野心,忽悠他将朱家的子孙送往全世界。他和太子交过心,也教过太子妃怎么生孩子。与刘伯温论过道,教衍圣公屠龙术,怎么屠
东鸭西楼
带着基地回大唐
带着基地回大唐
曾经的特战队长陆辰穿越了,带着一个战略物资仓库基地穿越的,穿越的还是唐朝,这不得大展拳脚一番,为后世打下偌大的基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印记,最起码一千年后的队员能看见自己的坟!陆辰:“老程,这事能行!你信我的!”程咬金:“我信你个鬼,上次信你的,老子差点在黄金洲没回来!”陆辰:“我怎么听说你在黄金洲定居了?”程咬金:“我没有!别瞎说!不可能!俺老程不是那样的人!陛下,你要信我!”
阴影里的沉默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武德八年,玄武门之变还未发生。苏彦穿越成一介书生。本想以文安天下,何奈突厥来犯,手持利刃,纵马沙场。至此提笔乱文坛,挥剑斩乾坤。“系统,商量个事,能不能再给点东西?”“你也太不要脸了,都快满配了!”“额,咱们商量下。再强一丢丢行不行”
染不尽余温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徐子麟穿越大明,却成了山沟里的一个穷酸小县令,他不甘现状,利用十年时间把蓬莱县打造成了人间仙境。却不料在十周年县庆之际,朱棣突然到访.....“陛下你听我狡辩,我真的没想造反啊!”
零号硬币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苏辰穿越到大明洪武,开局就遇到了一个老愤青。老愤青刚开始,看不惯苏辰的一系列行为,哪怕吃个饭,也要逮着骂一顿。可骂着骂着,就感觉这老头子颇有军事头脑,一言一行是个领袖风范。而他的儿子,具备政治头脑,朝廷利弊他一眼洞穿。苏辰动心了,不计前嫌道:“老头子,你父子二人跟我混吧!我们一起造反,推翻老朱!”老愤青父子二人面面相觑。半年后,苏辰还未起兵,十万大军疾驰而来,将军看着老愤青,高呼道:“陛下,何故造
剑起六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