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李睿一眼,李重九对李淑月说:
“你给寿亭回信吧,说我们家除了二郎都会到搬到京城,你也随我们一起进京。大约一个月后起程,不用他张罗什么,让他自己保重就好。”
“好的,父亲。”
李淑月很开心地回答。
能和家人一起进京,而且家里都搬到了京城,以后自己也像在北宁城一样,随时都能回娘家,得到娘家人的支持而不至于被婆家人欺负。
“行了,二郎,你事情多,先去忙吧,我们再聊会。”看着李睿已经有点坐不住的样子,母亲杨氏也就放了李睿离开。
“是,儿子告辞。”说完李睿对着父母作揖、对着姐姐和妹妹们点点头后,急忙忙地转身离开。
“现在又没有什么急活,二郎怎么还是这么忙?”
李重九嘀咕了一句,确实,铁匠世家出身的李重九无法体会到这段时间李睿的忙碌。
可是,隐约知道自己儿子暗中似乎是在忙着什么大事的杨氏,却是一个知晓农时的人。
本来这段时间就是秋收农忙的时节,宁州九郡的农民那是忙得一塌糊涂。自然,作为宁州五郡实际上的地下统治者,李睿也轻松不了。
不说别的,就他现在已经拥有的上万常备军、数万民兵的治安维持和下乡帮助农民抢收枪播的义务劳作,就让李睿压力颇大。
土改后,大量得到实惠的农民都把自己的子弟送到“铁军”来参军,为的就是保护自己好不容易分到手的土地,不会再次被人夺走。
可是,毕竟地盘太小,参军的人太多,这些壮劳力一抽走,田里的活可就没人干了。
而秋收必须速度快,快收、快打、快入仓。
不然,碰到下雨天,要减产;碰到垣国人过来抢粮食,要受损失;碰到郡、县里面的衙役下乡检查,会被他们知道确切的产量,会加税。
所以,从八月开始这段时间,除了必要的保卫措施以外,大量的“铁军”以及民兵都成建制地帮助李睿控制下的五郡农民在秋收。
快步从家里赶回铁匠坊李家铺子的李睿迅速通过“铜人”向京城下达了收购田庄和发展女性消费市场的命令。
发布完命令后,李睿就坐下来,做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思考。
现在,整个宁州由于垣国六王子一次不成功的奇袭,让自己钻了空子,短期内就形成了五个郡的实际管控地盘。
可是,随着局势的平稳发展,垣国和大景两国的交战处于一种诡异的胶着状态。
都不主动进攻,也不提出议和。就那么把大军在那里摆着。
根据暗组传回来的情报,李睿知道,垣国很积极,吸取了攻城无能的教训,在幽云两州寻找大景的降将,苦练攻城本领。
势必会在准备充分后,再次南下。
而大景则是,只要你不来打我,就是烧了高香,自然也不会主动出击。至于议和?
大营丢了两个州,皇帝也不好意思主动提出议和。
李睿可不敢小看已经有了两百多年成熟管理经验的大景朝廷,这战局虽然看着很凶险,垣军随时可以南下,但边境却出现了诡异的平静。
虽然不知道这平静会持续多久,可若是让大景的官吏腾出了手,那自己私下做的那些小动作就必然会被大景官吏侦知。
一旦大景的州牧和郡守稍稍认真一点地方行政管理,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这不是李睿杞人忧天,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教训的。
在今年五月的时候,黄久安排了自己麾下的二团,主动跨过宁州和川州的边境,进入川州的达郡,准备在达郡城附近占领山寨,顺便复制“桃花山”的土改经验,为“铁军”拓展生存空间。
可是,事与愿违。
第一步在达郡城周边占领山寨的行动还是颇为顺利,毕竟“铁军”武器先进,训练科学,后勤保障充分。战斗力可不是哪些山寨土匪能抵挡的。
可是占领数个山寨后,再推动土改的时候就遇到了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