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第220章 贵阳形势(上)

六月十九,节在夏至。

稀薄的雾气自鸭池河的江水中缓缓升腾而起,汇聚在低垂的穹顶之中,笼罩在不远处的城池上空。

已是到了一年中最为燥热的时候,纵然昨夜才刚刚下过一场雷雨,但空气中仍是干涩的很,没有半点湿意,为被困将近月余的贵阳城更是一片死寂,毫无生机。

城外密密麻麻的沟渠已是被暗红色的土壤尽数填平,不时便能见得残肢断臂毫无保留的散落在生硬的平地上,给予人莫大的心理压力。

府城外,破烂不堪的盾车及云梯等物零零散散的堆积着,就像是被榨取了最后一丝使用价值的奴仆,奄奄一息的躺在地上,无人问津。

原本巍峨壮观的贵阳城头也是千疮百孔,不少地方的墙皮已是脱落,稍稍靠右的城垛更是被砸开了一个大洞,令人触目惊心。

城墙内外,入目尽是干涸多时的血渍及人体组织碎片,于空中散发着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将目光放远,经历了将近月余的拉扯,原本密密麻麻的夷人军阵也终于肉眼可见的稀薄了不少,营中随意分布的帐篷更是给人一种凌乱之感,就连于空中猎猎作响的大纛也显得有气无力。

呜呜呜..

不多时,凌乱不堪的营中传来一阵若有若无的哭声,估摸着又是有身受重伤的夷人狼兵不治而亡了。

虽说此地狼兵围困贵阳城已是将近月余,但事实上,早在十天之前,梁王奢崇明便下令大军就地驻扎,再也没有尝试过攻城。

贵阳城虽说兵力空虚,但那新到任的贵阳知府孙传庭就像是从军多年的武将一般,竟是日日夜夜宿在城头,给予城中居民莫大的信心,先后数次瓦解了梁王想要强攻贵阳的念头。

数次强攻无果之后,梁王奢崇明只得听从水西将校的建议,一边保存实力,一边快马派人向水西大长老安邦彦求援。

只是天不遂人愿,还不待梁王奢崇明等到安邦彦的援军,却是等来了官兵的援军。

那些身着奇装异服,手持白杆的官兵们就像是神兵天降一般,突然乘船自鸭池河畔登陆,出现在他们的后方。

虽然官兵人数仅有数千,但架不住其养精蓄锐多时,兼之梁王麾下狼兵人心惶惶,军心涣散。

此等形势之下,贵阳城外的两万余狼兵竟是眼睁睁的瞧着那数千官兵在为首将校的带领下,堂而皇之的进了贵阳城。

自此,梁王奢崇明便是彻底熄灭了心中关于一蹴而就拿下贵阳城,为自己长子报仇的野心,终日躲在营帐之中,借酒消愁,静静等待着安邦彦的到来。

他知道,仅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再也没有攻克贵阳城的半点可能了。

...

...

贵阳城头的日月军旗之下,贵阳知府孙传庭负手而立,如鹰隼一般的眸子,死死的盯着城外空中有气无力的大纛,久久不发一言。

因为许久没有下过城头的缘故,他本就不算白皙的脸庞愈发黝黑,身材也是消瘦了不少,但整个人的气质却是愈发沉稳,举手投足间便是散发着一股生人莫近的威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洪武元年,穿越而来的张异随自己的父亲,龙虎山天师张正常进京面圣,皇帝夺了龙虎山天师位,却以另外一个身份将预言过未来的张异留在京城。父亲抑郁而归,临走前求张异拿回龙虎山的天师位,却不曾想这个孩子未来,会彻底改变这个数百年的王朝。他当着皇帝面说朱家的官狗都不当,也用一张世界地图点燃过皇帝的野心,忽悠他将朱家的子孙送往全世界。他和太子交过心,也教过太子妃怎么生孩子。与刘伯温论过道,教衍圣公屠龙术,怎么屠
东鸭西楼
带着基地回大唐
带着基地回大唐
曾经的特战队长陆辰穿越了,带着一个战略物资仓库基地穿越的,穿越的还是唐朝,这不得大展拳脚一番,为后世打下偌大的基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印记,最起码一千年后的队员能看见自己的坟!陆辰:“老程,这事能行!你信我的!”程咬金:“我信你个鬼,上次信你的,老子差点在黄金洲没回来!”陆辰:“我怎么听说你在黄金洲定居了?”程咬金:“我没有!别瞎说!不可能!俺老程不是那样的人!陛下,你要信我!”
阴影里的沉默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武德八年,玄武门之变还未发生。苏彦穿越成一介书生。本想以文安天下,何奈突厥来犯,手持利刃,纵马沙场。至此提笔乱文坛,挥剑斩乾坤。“系统,商量个事,能不能再给点东西?”“你也太不要脸了,都快满配了!”“额,咱们商量下。再强一丢丢行不行”
染不尽余温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徐子麟穿越大明,却成了山沟里的一个穷酸小县令,他不甘现状,利用十年时间把蓬莱县打造成了人间仙境。却不料在十周年县庆之际,朱棣突然到访.....“陛下你听我狡辩,我真的没想造反啊!”
零号硬币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苏辰穿越到大明洪武,开局就遇到了一个老愤青。老愤青刚开始,看不惯苏辰的一系列行为,哪怕吃个饭,也要逮着骂一顿。可骂着骂着,就感觉这老头子颇有军事头脑,一言一行是个领袖风范。而他的儿子,具备政治头脑,朝廷利弊他一眼洞穿。苏辰动心了,不计前嫌道:“老头子,你父子二人跟我混吧!我们一起造反,推翻老朱!”老愤青父子二人面面相觑。半年后,苏辰还未起兵,十万大军疾驰而来,将军看着老愤青,高呼道:“陛下,何故造
剑起六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