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第212章 卷土重来(下)

快顶住!

不要让狼兵上城!

见得城头官兵不断跌倒在血泊之中,四川巡抚朱燮元牙呲欲裂,但又无可奈何,只能不断的指挥后方的兵丁将这些受伤的士卒先行运到后方,并让替补上来的官兵堵住空出来的缺口。

城外狼兵来势汹汹并且人多势众,只要城头的攻势稍有停滞,定然会被那些如狼似虎的夷人将校捕捉到,继而不惜代价的强行攀登。

若是如此轻易的便被这些狼兵登上城头,今日的战局怕是难了。

啊!

痛死老子了!

虽然夷人手中的弓弩质地偏软,但架不住距离如此之近,故而被箭矢集中的官兵虽说暂时没有性命之忧,但也是痛入骨髓,痛苦的倒在城头上,扭动着身躯。

白杆军,迎敌!

眼见得城头官兵愈发混乱,一直默默观战的白杆军主帅马祥麟与身旁的朱燮元交换了一个眼神过后,便是朗声朝着后方等候多时的白杆军士卒吼道。

闻声,城头的官兵们像是卸去了始终压在心中的局势一般,忙不迭的便是将身前的位置让了出来。

城外狼兵攻势如此凌厉,实在是给予了他们一种窒息之感,让他们有些喘不过气。

簌簌簌!

不多时,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便是在永宁不算宽阔的城头上响起,虽是地形有些狭窄,但好在昨日的时候,城中官兵与白杆军已是提前演练了多次,眼下交替换防倒也算配合的颇为默契。

放箭!

见得白杆军士卒已是尽数列于城垛前,马祥麟朝着一旁的四川巡抚朱燮元点了点头之后,便是当然不让的抢过了指挥权。

相比较永宁城中这些还算稚嫩的官兵,马祥麟麾下的白杆军士卒可谓是身经百战,曾经追随主帅秦良玉,不止一次的在正面战场击溃过被安邦彦视为精锐的水西狼兵,从心理上便是占据了不少优势。

像是嗅不到空气中充斥的,令人作呕的血腥味,白杆军士卒均是眼神坚定的拉动着手中的弓弦。

一旁缓过神来的官兵们也是手忙脚乱的抬来了几门较为轻便的虎蹲炮和佛朗机炮,并在闲暇炮手的帮助下,调整炮口,为白杆军士卒分担压力。

城外水西狼兵穷凶极恶,杀人盈城,他们心中的贪念绝不是单单一座永宁城便能够满足,若是任由他们攻破脚下的这座城池,那么偌大的川中都会沦为他们的囊中之物。

届时,不仅是自己,就连自己的父母妻儿,亲朋故旧都将惨遭水西狼兵的屠戮,不知多少汉人百姓就要惨死在这些毫无人性的狼兵手中。

一念至此,不少心有余悸的官兵们便是渐渐镇定下来,也不待身旁的将校催促,便是拿起手中的兵刃,行至城垛前,抗击着城外的狼兵。

终究是人的名,树的影,在白杆军士卒尽数接管了城防之后,本是岌岌可危的局势也是渐渐稳定下来,城外狼兵的惨叫声也是愈发凄厉,入目尽是残肢断臂。

但城头的巨石滚木也是快速的消耗一空,就连令人望而生畏的金汁也是所剩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洪武元年,穿越而来的张异随自己的父亲,龙虎山天师张正常进京面圣,皇帝夺了龙虎山天师位,却以另外一个身份将预言过未来的张异留在京城。父亲抑郁而归,临走前求张异拿回龙虎山的天师位,却不曾想这个孩子未来,会彻底改变这个数百年的王朝。他当着皇帝面说朱家的官狗都不当,也用一张世界地图点燃过皇帝的野心,忽悠他将朱家的子孙送往全世界。他和太子交过心,也教过太子妃怎么生孩子。与刘伯温论过道,教衍圣公屠龙术,怎么屠
东鸭西楼
带着基地回大唐
带着基地回大唐
曾经的特战队长陆辰穿越了,带着一个战略物资仓库基地穿越的,穿越的还是唐朝,这不得大展拳脚一番,为后世打下偌大的基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给自己留下一个印记,最起码一千年后的队员能看见自己的坟!陆辰:“老程,这事能行!你信我的!”程咬金:“我信你个鬼,上次信你的,老子差点在黄金洲没回来!”陆辰:“我怎么听说你在黄金洲定居了?”程咬金:“我没有!别瞎说!不可能!俺老程不是那样的人!陛下,你要信我!”
阴影里的沉默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我助大唐盛世天下
武德八年,玄武门之变还未发生。苏彦穿越成一介书生。本想以文安天下,何奈突厥来犯,手持利刃,纵马沙场。至此提笔乱文坛,挥剑斩乾坤。“系统,商量个事,能不能再给点东西?”“你也太不要脸了,都快满配了!”“额,咱们商量下。再强一丢丢行不行”
染不尽余温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徐子麟穿越大明,却成了山沟里的一个穷酸小县令,他不甘现状,利用十年时间把蓬莱县打造成了人间仙境。却不料在十周年县庆之际,朱棣突然到访.....“陛下你听我狡辩,我真的没想造反啊!”
零号硬币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大明:夭寿了,我竟拉着老朱造反
苏辰穿越到大明洪武,开局就遇到了一个老愤青。老愤青刚开始,看不惯苏辰的一系列行为,哪怕吃个饭,也要逮着骂一顿。可骂着骂着,就感觉这老头子颇有军事头脑,一言一行是个领袖风范。而他的儿子,具备政治头脑,朝廷利弊他一眼洞穿。苏辰动心了,不计前嫌道:“老头子,你父子二人跟我混吧!我们一起造反,推翻老朱!”老愤青父子二人面面相觑。半年后,苏辰还未起兵,十万大军疾驰而来,将军看着老愤青,高呼道:“陛下,何故造
剑起六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