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第43章 讨饷(上)

宵禁过后,本是漆黑一片的京城突然涌现了点点灯火,也不知这些灯火从何而来,总之却是不约而同的汇聚在一起,声势骇人。

或许是有人刻意引导,在火光达到顶峰的时候,嘈杂的队伍突然安静了下来,只听得有人扯着嗓子,在静谧无声的街道上嚷嚷道:兄弟们,朝廷不给我们活路。

裁减兵额不说,竟然还对我等刀兵相向,这是要将咱们兄弟逼上绝路呐。

随着人群的情绪愈发高昂,为首之人的话语也是愈发违逆,只见得其挥舞着手中的火把,火上浇油的喊道:皇帝富有四海,却舍不得咱们这三瓜两枣。

既然朝廷不给,那咱们就自己去讨,今日不见皇帝不罢休!

一语作罢,众人本就高昂的情绪愈发癫狂,不少士卒都是下意识的挥舞着手中的兵刃,抒发着心中的激动之情。

回想起平日里的唯唯诺诺,心中怨气更是,眉眼之间满是戾气,全然忘记了正站在高处喊话之人,正是平日里一年到头见不得一面的关系户。

走,去紫禁城讨饷!

不见皇帝不罢休!

一时间,脚步声,狞笑声,喊杀声,喧嚣声于漆黑的街道上骤然响起,火光冲天。

在如此声势的映衬下,街道两旁的府邸都有些瑟瑟发抖,大门紧闭,往日巡夜当值的士卒家丁都是不见了踪影。

又过了约莫一炷香功夫,或许是觉得声势已然足够骇人,亦或者知晓迟则生变的道理,正在高处喊话之人突然猛地抽出了腰间的长刀,率先朝着紫禁城的方向而去。

见状,精神亢奋的士卒们没有半点犹豫,纷纷挥舞着手中的兵刃,一路吆喝的朝紫禁城城而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群中已是有不少士卒逐渐冷静了下来,面露茫然之色,他们的上官只说带他们来讨饷,为何却是朝着紫禁城而去?

下意识的环顾四周,却是发现刚刚还待在身边的上官已是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一众面色亢奋的袍泽。

见状,这些士卒便是心里一惊,默默的放缓了步伐,随后趁着没人注意,便是朝着来时的方向而去。

他们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也知晓深夜无故扣阙,那是杀头的罪过,更别提他们手中还握着兵刃。

这是要造反呐!

...

...

承天门的城楼上,一身戎甲的御马监提督曹化淳负手而立,紧皱着眉头,脸上满是凝重之色。

不出所料,这些勋贵果然动手了,倒是好大的胆子,居然真的挑唆士卒哗变,继而兵临承天门外。

这与造反何异?

抬头观瞧城外人数众多,但却颇为规整的队伍,曹化淳心中戾气更甚,居然还知道排列军阵,这是打算攻城吗?

传令,若是叛军犯上作乱,靠近承天门,即刻射杀。

借着城楼上的点点灯火以及头顶皎洁的月色,实力不错的曹化淳清楚的看清脚下的乱军队伍中居然出现了劲弩这等凶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开局获得霸王传承
三国:开局获得霸王传承
(系统+体穿+多女主+非召唤)杨凌愣愣的看着自己面前摆着的破碗!里面有三个铜板!杨凌有些懵!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过是在地摊上花了三块钱买了这么一个号称古董的破碗,怎么就到了这里?
人生如戏354
大秦:传授屠龙术,嬴政求我当帝师
大秦:传授屠龙术,嬴政求我当帝师
(种田文、大秦、屠龙术)赵凯穿越大秦,成为鹅城县令,完成鹅城第一个五年计划,将鹅城打造成成了大秦商业中心……嬴政东游,意外到达鹅城,开局收获世界地图、成为蜜雪大秦加盟商、抽水马桶代理者……不久之后,赵国发生大地震,天下动乱,大秦东出时机已至,嬴政三顾茅庐,邀请赵凯出山,担当大秦国师,传授嬴政父子帝王屠龙术!
黑大帅爱吃猫
瞎子演的太好,夫人问我还要不要
瞎子演的太好,夫人问我还要不要
故事要从1924年,末代皇帝被赶出宫的那个冬天说起。我长生千年的师傅羽化登仙,临终前师傅将长生秘诀传给了我,让我下山入世,去京师继承财产,告诫我医者当有仁心,悬壶济世才能积攒功德,又说乱世人心不古,宁可做半世枭雄,也不要为一世仁君,若我心怀家国安危民族大义,当扶社稷之将倾,若我心怀野心,则要有驱除鞑虏还我华夏之志,若我只想安稳度日,也得洞悉人性,人情世故比打打杀杀高明百倍,如若胸无大志,可游戏人间
浊酒醉余生
拒绝摆碗,我助兄长建大明
拒绝摆碗,我助兄长建大明
元末怀远,朱元璋与少年拜兄弟,从此洪武皇帝如虎添翼。立门户,杀元贼,渡长江,定应天。谈笑间陈友谅,张士诚之辈灰飞烟灭。建大明,立伟业。下面请陛下义弟唐巍讲几句:最近因一些私人问题占用了公共资源,我深表歉意。首先,我对小明王的事情深表遗憾,毕竟我什么也做不了。其次,各位记得去文华殿领取今年的KPI考核。最后,新的试验田、机械厂和大航海项目需要一批志愿者,报名的请到国子监,从九品待遇。有人问:您是大明
键中仙
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主角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年仅十七岁的赵云。凭借一腔热血,以及前世的记忆,赵云做了好几件利国利民的大事。然而,东汉王朝已经腐朽,世家豪族无法无天。赵云未得功赏,反而成了通缉犯!赵云怒而聚众造反。他带着数万穷苦百姓,来到凉州南部的一个偏僻山谷。他在这里称王建国,定国名为。夏国南征高原,北收凉州,西征西域,东进关中,急速壮大。夏国每天都在高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董卓领导的旧汉,刘焉领导的新汉,都决定摸
月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