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看到附近的芭乐熟了,都会第一时间摘回来,留给杨清吃。
逢年过节,鸡腿和鸡头也都是给杨清留着。
杨清其实最想吃的是鸡肝,他也提起过,但是他们不准,说是小孩吃了这个会嘴臭,吓得杨清再也没碰过鸡肝。
当然,鸡腿和鸡头杨清也很爱吃,现在也爱吃,这是鸡身上最好吃的部位了吧。
可惜的是爷爷走的太早。
在一个狂风呼啸、月黑风高的夜晚。
他重病卧床,去世了。
那时候杨清才8岁左右,大人们都说他爷爷是碰到了不干净的东西,被带走了。
吓得杨清再也不敢一个人走夜路,睡觉都不敢吹灯。
现在杨清都快忘记他的模样了,只剩下一点模模糊糊的样子和一个慈祥的微笑。
更可惜的是,后面分家的时候,奶奶没有被分在杨清家,而是分给了二舅。
而二舅一家呢,对奶奶并不怎么样,家里的脏活累活基本都让奶奶来干。
碍于亲戚关系,大家虽然都心知肚明,但也不好说太多什么。
为此,杨清的爸妈提起过好多次,让奶奶来他们家生活,但都被奶奶给拒绝了。
她是个比较传统的人,分在哪家,就会永远待在哪家,直到仙去。
老一辈的人观念就是这样,很难打破的。
没办法,大家也只能将就过着。
好在平时奶奶忙完了,都会来杨清家里帮帮忙或者聊聊天,杨清才能经常见到她。
...
回到现在。
一个帅气的小伙子抬着东西走进自己家里。
王小晴和王小板自然是听到了动静。
两人立马定睛看了过去。
作为杨清的至亲之人,她们又怎么会认不出杨清。
王小板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带着微笑,作出一副指责的模样。
“小清,走了那么久都不打个电话回来,不知道你妈妈和我们都很想你吗?你妈妈好几次生病的时候,老是嚷嚷着想见你一面,都见不到,整天以泪洗面,茶饭不思,唉“
“你也是...“
王小板欲言又止,一阵叹息。
“小清,大家都很担心你,生怕你细皮嫩肉的,被人给拐走了,知道吗?甚至都以为你...”
说着,奶奶抹起了眼泪。
杨清自知理亏,没有反驳,把东西放在一旁,把里面的零食拿了出来,交给两个可爱的侄女,然后静静地挨批,时不时憋出一句。
“嗯”
“嗯”
“知道了,奶奶,以后不会了”
王小板也不是得理不饶人的人,她还是很喜欢这个孙子的,人长得帅,学习也好,又听话。
“嗯,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休息一下,晚上奶奶给你做好吃的”
说着奶奶站起身来到杨清身边,抓住杨清的手,仔细地在杨清身上瞄来瞄去,然后开心地笑了起来。
“我家小清真是越来越清秀了,越长大越有型啊,怎么样?讨到媳妇了吗?”
杨清尴尬的挠挠头。
“还没呢,奶奶,我觉得还早”
奶奶闻言有点小失望。
“跟你一样大的小伙伴,人家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你咋回事?这种事可等不得,你看看隔壁村的老李,以前就是像你这样,整天无所谓,无所谓,以后再说,结果现在呢?三十多岁了,还没对象,一个人打着光棍,走到哪里都被人指指点点,这样可不行”
杨清也没办法,他是因为得到了系统,所以才能有所改变。
要是换做之前,他也只是一个loser,估计到死都得打光棍吧。
而且他心里已经有人了,容不下其他人。
等家里的事处理好,杨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她。
“等我,梦瑶~”
这样想着,杨清附和道。
“知道啦,奶奶,我忙完就去找,实在不行,等过年“花节”举办的时候,我去给你拉一个回来,怎么样?”
“嗯,那就好,那就好,这才是我的好孙子”
见两人聊的热火朝天,一旁的王小晴也坐不住了。
日盼夜盼,终于把人给盼回来了!
赶紧也停下了手里的活。
“小清,快过来,让妈好好看看你”
杨清赶紧屁颠屁颠地跑到王小晴面前,蹲坐在地上。
“妈,对不起”
王小晴颤抖着伸出手,在杨清脸上来回地抚摸着,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小清...”
“妈,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了”
杨清很自责,他知道他母亲的身体并不好。
然而他这些年却没有陪在她身边照顾她。
他很自责。
早年在金水街的时候,为了供他上学,王小晴天天背着几百斤的石头走几十里地,久而久之,落了一身病。
现在他回来了,不会再让这种事发生了。
“嗯,没事,妈相信你出去是为了挣钱,为了生活,妈没有怪过你,只要你能好好的就行”
“妈,以后我会多抽时间陪陪你们的,不会再这么任性了”
王小晴抹了抹眼泪,心想。
“儿子真的长大了,懂事了”
而后,一切尽在不言中。
...
叙完旧,搬完自己车上的东西。
杨清又转头去帮杨天鸿搬他车上的东西。
杨天鸿铆足了劲,才勉强弓着腰,背起一袋200斤的饲料袋,步履蹒跚地往家里走。
杨清倒好,直接就是两袋两袋的扛。
400斤的饲料袋,杨清抗在肩膀上,轻轻松松,几步就给抬到了家里,跟玩一样。
本来杨清想一次搬四袋的,但是怕吓到家里人,所以一次只扛了两袋。
结果还是把他们吓到了。
那可是200斤一袋的饲料袋啊!
不是开玩笑的。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看起来细皮嫩肉的,干起活来却一点也不含糊。
杨天鸿才跑了一趟,剩下的五袋就被杨清给搬完了。
他赶紧找了个凳子坐下,抽口烟压压惊。
杨清也找了个凳子,刚坐下,想休息一会。
王小晴和王小板就围了过来,拉着杨清聊了一下午的家常,直到傍晚。
...
晚饭时间,王小晴弄了一大盘生鸡块,还有一些豆腐、火腿肠、鱼肉卷、金针菇、小白菜...又搞了个大烤盘,摆在桌上,准备来个烧烤大餐。
准备好这些后,杨天鸿给经常来往的几家亲戚打了电话,让他们过来一起吃顿饭。
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秀一下刚回家的杨清。
这种情况,对于杨清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从杨清上初中开始,逢年过节,他都会被杨天鸿拉出来一顿夸。
那时候杨清学习很好,人长得也青秀。
村里人谁见到都是“哗啦啦”一顿乱夸,说他未来一定会飞黄腾达。
直到后来杨清高中辍学,这种现象才变少了。
...
不一会,就来了两伙人。
走在最前面的是大伯杨天志一家,跟杨清家关系很好。
杨天鸿大病住院不起的时候帮了杨清家很多。
大伯为人忠厚老实,儿子也继承了他的优良传统,矜矜业业,现在盖了新房子,也买了车,还取了个大屁股老婆,生了一儿一女。
后面来的是四叔杨天勇一家,跟杨清家关系也很好。
四叔是出了名的沉稳,所以村里有什么黑白事,需要杀猪之类的活,都会喊他去掌刀。
他家里就一个儿子,不能说话,但是能发出“阿巴阿巴”的声音,也能听到声音,时间久了,跟村里人交流起来基本没什么障碍,大家都很喜欢他。
现在也娶了老婆,有了一儿一女。
至于二叔杨天运一家,关系也不错,但是来不了,距离太远。
因为他家里的大儿子是乡政府干部,就是借钱给杨清出去打工的那个。
加上小儿子在附近有点势力,家里又种了很多亩地的香蕉和橡胶,条件比村里大部分人都好,也是村里最早买车的一批人。
所以他们一家早早的就搬出了村里,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来。
而五叔杨天诚一家,和二叔杨天运一家情况差不多,也来不了。
他们全家都跑苏市打工去了,也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来。
他家有一儿一女。
儿子杨金,和杨清是很好的玩伴。
而女儿杨昭,和杨清关系一般,每次见到杨清都是一副“你离我哥哥远点”的模样。
杨清能感觉得到,她好像很讨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