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列主神的有——虚皇道君元始天尊,玄皇大道君(灵宝天尊前身),太极金阙帝君(后成太上老君化身),太上老君等。
而酆都大帝,能与祂们(三清)并列主神,可见当时地位之高。
同时,酆都大帝还是《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里的“十御”之一!
(ps:该〖十御〗:玉清上帝,上清大帝,太清大帝,昊天至尊玉皇上帝,勾陈星宫天皇大帝,紫微中天北极大帝,后土皇地只,南极长生大帝,太乙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
(九幽拔罪天尊,即酆都大帝)
《灵宝玉鉴》曰:
“九幽诰:志心皈命礼……幽冥教主,九幽拔罪天尊。”
“酆都宝诰:志心皈命礼……地府北阴酆都,玄卿大帝,九幽拔罪天尊。”
若只看上述这些,言酆都大帝仅次于三清四御,不无不可;
可问题是,道教许多神只的地位,随时代发展变化,一些“新神”更是随岁月更迭,层出不穷。
随着道教神仙体系更为完善化,许多神仙的地位便有了新的定义与变化。
而在八部正神中,水部、阴司却是处于最底层的,那么,作为冥府最高主宰的酆都大帝,其地位、自然不可能超过前几部的最高正神。
既如此,酆都大帝自然在三清六御、东公西母、五方五老……之下。
还有,此前提过,酆都大帝不仅有炎帝化身说,同样还有紫微大帝化身说。
试问:
谁家主神的“马甲”,会被放在与“该主神”同等地位的?
……
或许,有人会问:
“酆都大帝,东岳大帝(泰山神),地藏王菩萨,祂们谁最大?谁才是地府之主?”
答案是:
前两者,谁都可统御地府;而地藏王菩萨,则更像是地府“客卿/长居旅客”,与酆都大帝、东岳大帝属于不同类型。
此外,在道教,九幽拔罪天尊(酆都大帝),自然要比东岳泰山天齐大生仁圣大帝大。
可出了道教,就未必了。
如:古代官方,泰山(神)可是上过中祀(或许大祀)的,酆都(大帝)则连县祀都没有。
另,秦皇汉武封禅泰山,黄帝是居于泰山之上的神,而酆都山(平都山),只有……
(题外话*《韩非子》:“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故而,黄帝是居于泰山之上的神)
(西周《天亡簋》:“王祀于天室……事喜上帝。”在西周时期,嵩山称:天室山,为周天子祭天之地;所以,昊天为嵩山之上的神)
而民俗神话方面,东岳大帝有太昊说、盘古说、天孙说等。
若取青帝太昊说,道教神又如何与官方神争?
除非,当时的皇帝叫赵佶(宋徽宗)……
最后再说太一!
哲学方面,如果问:“道”的终极本体是什么?
那,定是“太一”无疑。
《庄子·天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太(大)一生水。水反辅太(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
《吕氏春秋》:“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
“万物所出,造于太一。”
《礼记·礼运》:“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神。”
孔颖达注曰:“大一即太一,必本于大一者,谓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气也。”
《淮南子·诠言》:“洞同天地混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
《淮南子·本经训》:“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
“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厌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
如上可见,太一与混沌、天地、阴阳、四时,六律等性质相同,但却又高于它们存在,太一是宇宙原点,是最初元气,亦是道之本体!
同时,祂亦是《德道经》中的“道可道,非恒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谈过哲学,再说星象方面——
《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星经》:“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
《史记索隐》:“宋均云:‘天一、太一,北极神之别名。’”
《淮南子·天文训》:“太微者,太一之庭,紫微宫者,太一之居。”
郑玄引注《易纬·乾凿度》曰:“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
《晋书》:“钩陈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宝。”
《春秋纬》:“北极耀魄宝,紫微宫为大帝。”
《元史》:“此礼天以冬至,谓天皇大帝也。在北极,谓之北辰……北辰天皇耀魄宝也……又名太一帝君。”
《太平御览》、《五经通义》曰:“天皇大帝亦曰太一。”
加上古人认为:“北极星”被星辰环绕,为诸星之首,众星主宰。
星中,以耀魄宝为尊;而紫微星,为帝星,亦最尊。
“一会儿你最尊,一会儿祂最尊”,为什么会这样呢?
那是因为——
天体运行存在岁差,北极星并非天上哪一颗固定恒星(ps:恒星是运动的,如太阳绕银心运动),其位置是会发生变化,大概就像:
以往【北极星】为:
织女星→……→左枢星→右枢星(天龙座α)→……→天乙(天一)星→太乙(太一/HIP)星→紫微星(帝星/北极二/小熊座β)→北极五(鹿豹座32H)→勾陈一(小熊座α)
未来,【北极星】则会变作:
仙王座γ→天钩五(仙王座α)→天津四(天鹅座α)→织女一(天琴座α)……
可见,太一为星象,亦曾是星中最尊者!
说完哲学与星象,再来说太一的古代官方地位。
《史记·封禅书》:“亳人薄诱忌奏祠泰一方,曰:‘天神贵者泰一(太一)……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东南郊……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
“今天子所兴祠,泰一、后土,三年亲郊祠,建汉家封禅,五年一修封。”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泰一……而见泰一如雍礼。”
《汉书·郊祀志》:“始立太一祠于甘泉(泰畤)。”
《资治通鉴》:“武帝元封二年……祭祀于五畤(雍畤);回长安后,祭祀太一神。”
《史记·乐书》:“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元宵节的起源)
如上述可见,在汉武帝时,立泰畤,其规格等同汉初雍畤,此前提过,“畤礼”是用来祭上帝的。
逐渐的,太一上帝就取代了中.央黄帝的位置,成为西汉官方至高神。
在道教,“太一”就是“道”,上上太一又为道教至高神之一。
太一唯一不行的地方,估计也就民间了。
因为,祂太高大上了,若“阳春白雪”。
举个例子:昊天上帝与玉皇大帝。
言“老天爷”,明清以后,老百姓首先想到的是玉皇大帝,而想到昊天上帝的,估计千分之一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