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下琼楼

第二十章 牧柏轶事

宁合却道:“然后他又被先生找上门,喷了一顿,说他‘已知文武事,更知边关苦,为何不精研所学,尽施所长,上谏帝王靖平策,下教百姓守家法,以可救万人之才,却只行自身意气之事,实在愚不可及’。”

“这……”贺岚颀哑然,“什么话都让先生自己说了。”

“那人起初也这么想,但他后来还是离开了边地,不过这次是离境,孤身一人往北律游学,誓要行遍北律山河,写一篇山河志,让大溱上下都知道律朝山河形貌、人文信仰,从根儿上了解律朝人,了解我大溱大敌的一切。”

宁合说着,转而一叹,唏嘘不已,“若非他所写山河志初本,你我便没有相识之日了,我能活着从北律回来,全仗其对律境三百里内的详细记载。”

贺岚颀闻言心中更起敬意,对那不知名姓的名士,也对牧柏。

感慨道:“此书若成,功在社稷,更在千秋啊。”

“是啊。可惜太难了。”宁合附和一句,却又暗自摇头。

即便相持经年,大溱对大律的了解,也流于表面,除了边境地带,对大律深处地域所知,都是一点一点拼凑起来,有的是斥候探回,有的是从商旅询知,有的是战时所得…

能用,但却并没有整体性,个中偏差不少,很多时候也会因这偏差误事,若有完整堪舆,临战时效率便会大大提升,也会减少犯错的次数,甚至若有详细人文情况,也未必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只是大律南北之距虽不如大溱,可东西之广还要更甚,想一点点绘探记录清楚,不算其他危险,也非一世之功能成,太过不易。

“星火以起,只待燎原,终有一日可成的。”

贺岚颀却是相对乐观,不是他不知其中艰难险阻,而是他相信,既然有人开了这个头,就自有人前赴后继,终有可以做到的那一天。

甚至此间事了,他就想带人去一趟北地,走一趟大律,以行商为名,看能不能寻到这名士,起一点帮助。

“快拉倒吧。”宁合得知他的想法,哭笑不得道:“那人是真的文武双全,几经生死搓磨,问明己心,重笃己道,已是宗师人物,独身一人才最轻省。”

“呃……”贺岚颀尬了一下,有些涩然。

……

雍合城内。

莲花巷口,靠北有棵老树,枝丫盘虬,树冠盛大,笼罩一块三丈方圆左右的空地。

原是巷内百姓乘凉避暑,往来脚夫暂停歇脚的地方,静中有杂,有些嘈嚷。

近些时日却逐渐有序,来往的人要么不予理会,匆匆而过,要么自觉噤声,悄悄汇入人群,安静的看向树下结庐而居的那中年文士。

因为他占了地方,雍王府在巷口另一侧,还修建了亭廊,供百姓歇息,却少有人坐,反而还都聚在那树下,宁可晒些也不远离。

“公子,这牧柏诡诈,而今情况下,怕是不好杀了啊。”

亭廊下,站着一老叟和一锦衣青年,前者手中捻着一枚棋子,盈润如玉,口中虽是说着不易,神色却没有半点为难。

“齐老,您说雍王府现在知道咱们来了么。”锦衣青年言道,虽是问句,语气却相当笃定。

老叟同样笃定点头,“自是知道的,只是他们更不敢主动向咱们出手。”

青年顿时一笑,男生女相,煞是明媚,“既如此,他们又能奈何,投鼠忌器的从来都不是我们,无非多挣扎些时日罢了。杀一牧柏,不过我之意气而已,圣人和父亲的目标始终都是雍合,古黎遣使不日便会入境,不予雍王机会,祖孙勾连,再起虞黎之势,方为首要。”

言罢,青年又看了眼树下身影,转身便走,只留下句:“前虞血裔,妖言祸国,已引天怒,近其者灾祸自降,他们自己开了局,那就让这雍合城先乱起来吧。”

齐姓老者眼中精光一闪,也是轻笑出声,而后转身跟上。

亭廊下各色衣着形貌的人,也先后四散离开,似无交集。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