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嘉兴盐政案(十二)
寅时,大凶之时,长风浩荡,月朗天清。
杭州的长街之上,班头小虎正带着一干兄弟巡夜。
菜市河上,风吹水皱,小舟系在岸边,有的乌篷中,还亮着光。
这时,当道行来两架马车,将小虎等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
寅时出行,实在古怪,小虎当即打起了精神,带着人拦了上去。
“速速让开,莫要挡道。”
“尔等犯禁,还不速速停车!”
小虎也不是好惹的,自从接了李班头的职位,他更加恪尽职守,每日都会亲自带人巡夜。
前车喊话的车夫见状,脸上一副不屑神情。
“车里坐的可是户部陈郎中,你们可想好了。”
小虎一听,心中咯噔一下,原来是部官的车,可是现在可是宵禁时间。
后面的衙役们见小虎没有让道,也硬气地瞪着车夫。
“敢问陈郎中,犯禁出行,所为何事?小的职责所在,回去知府张大人问起,也好有个交待。”
小虎不卑不亢,拱手行礼问道,杭州可是潞王脚下,容不得半点马虎。
若不是潞王保住了杭州,自己还能在这里当差吗?
再想想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小虎便万般感激潞王。
这时,车窗的帘子掀起,一个脑袋探了出来,白皙光滑的面庞在月光下十分清晰。
“本官做什么,还要向你一个小小的衙役汇报吗?”
“潞王已经取消了战时临制,你怎敢阻拦本官车驾?”
“何人,给你的胆子?”
车上之人的话,令衙役们脸色难看起来,心中怒火顿生。
但小虎却是轻轻一笑,缓缓抽出了刀,目光犀利的与这户部郎中对视着。
“按律,犯禁者,不论尊卑贵贱,身份高低,一律捉拿法办。”
“如遇反抗,就地格杀,勿罪。”
“弟兄们,准备响箭。”
小虎冷静地说道,虽然潞王已经取消了战时需要凭潞王令牌或总督令箭出行的律令,但杭州府,自有杭州府的宵禁规矩。
衙役们纷纷抽刀,看上去就要动真格的。
车中的官员也忽然动怒,大喝道:“尔等大胆!本官乃是户部郎中陈之遴!”
小虎一脸冷漠,根本不予理会,心想我可不管你是谁,犯了宵禁,先拿下再说。
就在他准备动手之时,后车上急匆匆跳下来一个人,撩着袍子哭笑不得地跑了过来。
“且慢且慢!”
男子看上去很年轻,差不多三十多岁,身上穿着青色袍服,头戴乌纱,一脸疲倦之象。
小虎一摆手,示意麾下衙役们暂且待命。
“本官是礼部主事,吴伟业,这位班头,我二人乃是庶务繁忙,刚刚下值,正欲归家。”
“误了宵禁时辰,是我等之过,还请如实记录,禀报张知府。”
吴伟业十分温和的向小虎解释道,他和陈之遴都是因部中事务过于繁忙,为了不积压公事,所以一直处理到了深夜。
户部有多忙自然不用多说,礼部的事情可也不少,按正常来说,礼部有五个主事,但现在只有他一个,所以他只能全部包揽。
“原来如此,吴大人为国事操劳,真是辛苦。”
“哪里,尔等夜巡城街保境安民,亦是为国尽忠,都辛苦,都辛苦!”
“哈哈哈,吴大人快请归家歇息,多有得罪了!”
车上的陈之遴听到了两人说话,投来了嗤之以鼻的目光。
他不明白为何吴伟业要与这般小人物解释,真是有失身份。
小虎收了刀,带着人让到了路边。
两架马车缓缓离去,小虎回头看了一会儿,心中记下了那个户部陈郎中。
“老二,回头查查他家住哪儿。”
“得嘞,咱巡街这么久,就没见过这么横的,郎中怎么了,阁老们咱也碰见过,人都是客客气气的。”
小虎笑了笑,没有说话,这个户部郎中,架子的确是不小。
犯了禁还这么横,原本好好解释一句便没什么事了。
今夜就算是当街将其格杀,小虎自认对簿公堂之时,也有话可说。
两架马车在永宁桥附近分道扬镳,各自归家。
吴伟业已经困得哈欠连体,在车厢中渐渐睡去。
而另一边,陈之遴坐在漆黑的车厢中,双眼瞪得圆鼓鼓。
马车没有按照正常线路返回住宅,而是拐进了不知名的小巷,走了许久之后,停在了一处阴暗的角落。
等了片刻后,马车又再次缓缓启动,朝着陈之遴的宅子驶去。
......
与此同时,王府后花园之中,朱常淓坐在亭中,李宝领着一个穿着道袍的暮年文人走了进来。
朱常淓轻轻出了一口气,眼底带着一丝丝疲倦。
嘉兴的消息黑冰台嘉兴分司已经连夜送了回来。
情况之坏,远远超出了朱常淓的意料。
这些地方的世族名门,吸血也就罢了,他们现在是在给大明挖坟。
“殿下,人来了。”
“罪臣,钱谦益,拜见监国!”
钱谦益,字受之,原南京吏部侍郎,与爱妾柳如是出游秦淮河时,在句容被焦琏俘获,原本被送去面见朱常淓,但是朱常淓下令将其软禁,暂不允见。
朱常淓班师回朝之后,一直被软禁的钱谦益受不了心中的折磨,三番五次请求面君,但是朱常淓一直不允。
今夜,得知潞王要见自己,钱谦益又惊又喜,跟着李宝匆匆赶来王府。
“钱尚书,这些日子,过的可还舒心?”朱常淓问道。
刚问完,钱谦益却是重重一声哀叹,撩着袖子擦了擦眼角,略带哭腔道:“罪臣心中有愧,日日自省,不敢舒心。”
“那你自省出了什么,说来听听。”
“额......南都倾覆,罪臣未能继忠贞之节,承刚烈之风,屈膝投降,实在可耻。”
“钱先生可是文人领袖,东林魁首,清名盛誉,远播南北啊。”
“罪臣有愧大明社稷,再无颜面面对天下士人,只想再见殿下一面,聊表心志,便一死以谢天下。”
钱谦益伏在地上,哭哭啼啼道。
朱常淓站起身来,走出了亭子,站在了钱谦益面前,笑问道:“那你为何活到现在?”
“这......罪臣......罪臣......”钱谦益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话来,紧张的直哆嗦。
这般模样,就连一旁的李宝眼中都稍显厌恶之情。
钱谦益低着头,眼珠子左右晃动着,不敢面对朱常淓那犀利尖锐的目光。
“这亭子后的池塘,比钱尚书家中池塘的水要温热一些。”
朱常淓站的笔直,双手背后,藏在袖袍之中,风轻云淡地说道。
钱谦益愕然抬头,瞄了一眼潞王,只见月光下,潞王挺拔的身姿,是那般的威严。
他听懂了潞王的意思,看来自己当时想要跳水自尽,结果未遂的事情被潞王知晓了。
钱谦益的心,开始剧烈的跳动起来,就像是要从胸膛中迸发出来一样。
见钱谦益迟迟没有动静,李宝主动走上前,躬身说道:“钱先生,请吧。”
尖细的声音,客气的微笑,令钱谦益毛骨悚然。
恐惧,已经使他双腿无力,见状,李宝伸手去搀扶。
钱谦益扭头看向朱常淓,眼中充满着求饶的目光。
就这样,李宝将钱谦益拉拽到了池塘边。
清澈的池水中,倒影着一轮明月,水面上,漂浮着一些残花落叶。
钱谦益忽然迅速转身跪地,冲着朱常淓道:“殿下,罪臣已经把辫子剪了,头发也留出来了,再给罪臣一次机会吧!”
朱常淓没有理会,仰头望着天空,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钱谦益痛哭流涕,还想再分说几句,毕竟当初南京沦陷的时候,谁又能想到大明的藩王里,还能出一个潞王这样的明主呢。
他心中后悔极了,不过不是后悔当初向鞑子投降,而是后悔自己那日为何要出游秦淮河,结果落到了明军手中。
李宝没有给钱谦益机会,忽然出手猛猛一推,防备不及的钱谦益尖叫着落入了池水之中,开始拼命的扑腾起来。
钱谦益不会水,下意识的呼救,结果池水不断的从口鼻中涌入,强烈的窒息感令他恐惧到了极点,手脚开始不听使唤。
站在岸边的李宝冷眼相看,嫌弃的取出手帕擦了擦手。
没一会儿,池子中便没了动静。
朱常淓转过身,回到了亭子中坐下,手指在石桌上不断的敲击着,似乎在犹豫什么。
李宝站在岸边,看着朱常淓,静静等候着。
“还是捞上来吧。”
“是!”
扑通一声,李宝纵身跃入水中,很快就将钱谦益从水中捞了上来。
这时,远处候命的小内侍见状,匆匆上前帮手。
已经昏死的钱谦益被放在了亭子前的地上,鼓鼓囊囊的肚子看上去装了不少池水。
李宝差人唤来的王府的医官,一番救治之下,钱谦益吐了一地的水,然后长吸一口气,咳嗽着醒了过来。
见自己没死,他先是深深出了一口气,然后爬行到亭子的阶前,向朱常淓重重叩首答谢。
“谢殿下不杀之恩,谢殿下,不杀之恩!”
“水凉吗?”
“凉!”
“凉的过人心吗?”
钱谦益沉默,羞愧的低下了头,他身为大明士林魁首,可却做了降臣,彻底寒了无数人心。
人们尊敬他,他才有这么大的名望,而他,没有用人们给予他的地位与声望去为国尽忠,反而用做投降的资本。
“罪臣知错了,愿以残生,为殿下做牛做马!”
“倒是有件事,需要你去做。”
钱谦益心中松了口气,只要有事要他做,他就能权且保住性命了。
他知道,潞王不杀他,并不是心善,而是需要用他做事。
“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本王任你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嘉兴府等处。”
钱谦益一愣,有些发蒙,他还以为是什么极为棘手的事情,没成想是巡抚一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