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这鸟船,我是一天也坐不了了。
崇明岛,淮南巡抚田仰在此暂驻,麾下收拢了三万兵马,负责守备崇明要冲之地。
经过田仰数日的整饬修缮,崇明县城焕然一新,原本废弃的崇明沙所也重建了堡寨。
环岛置若干烽燧相连,昼夜预警。
诚意伯刘孔炤也没有闲着,他在此为钱塘水师施琅训练水师兵卒。
田仰将崇明经营的密不透风,实乃海上堡垒。
天青海蓝,白鸥翱翔,刘孔炤正带着士卒环岛操练,训练耐力。
“快!跟上,你们这样怎么操船?”
“跑得慢的,今日只能喝稀粥。”
“掉队的,罚去守烽燧三日。”
刘孔炤骑在马上,督促着正在小跑的士卒。
沙滩之上,士卒们赤脚奔跑,烈日灼灼,晒得人精神不佳。
忽然,东南方向的南沙之上,升起了滚滚黑烟。
刘孔炤面色一变,大喊道:“有敌来袭!”
士卒们纷纷停步,在军官的哨声与呼喝中,调转方向,向县城内跑去。
刘孔炤急忙向本岛东南奔去,身后跟着数十名亲兵。
刚到东南的烽燧跟前,就见三沙也冒起了三股浓烟,十分醒目。
这是最危急的信号,说明敌人众多。
不多时,一艘快船自三沙驶来。
两名前来报信的士卒见刘孔炤在此,大喜,上前急报道:“伯爷,清军水师蔽海而来,数不胜数,战船数恐在五百之上。”
“什么???五百!”
“正是,自北而来。”
刘孔炤震惊不已,战船在五百艘之上,少说人马也在十万往上。
岛上只有三万兵马,恐怕难以御敌。
“你们不要回去了,直接往丹徒向施总兵报信求援!”
“顺便再知会江阴,让他们做好封死通往运河水道的准备。”
那两名士卒当即领命,回到船上之后,便朝着内江驶去。
清军势大,眼下苏松空虚,一旦他们突入长江,那苏松便危险了!
一旦清军沿江登陆,攻陷苏松,那在镇江府的大军就会腹背受敌,若清军再直扑杭州,那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刘孔炤瞬间急的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当即率队前往岛南的港口,连发十艘快船,分别往苏松等地报信。
再发数艘快船信使往杭州与海督路振飞处求援。
这时,崇明本岛上,烽烟已经燃起,狼烟环岛,田仰闻讯,连忙组织岛民入县城避难。
清军势大,他们只能固守县城,等待援军。
刘孔炤也随后返回了县城,开始布置军民守城。
入海口的水面之上,清军六百艘战船连绵不绝,铺满海面。
中军旗舰是一艘六百料福船,这是这六百艘战船中唯一的一艘六百料战船。
这是清军在山东的造船厂集半年之力打造的水师旗舰,其上,配备了充足的大小各式火炮。
船身高大,首尾皆有火炮。
这支舰队,是摄政王多尔衮一手组建的天津水师。
是眼下清廷手中最强悍的水师舰队,也是清廷全部的战船了。
这支舰队能够南下,完全是因为江南清军接连的失利,使得多尔衮也不得不拿出这心头肉来救场。
一旦江南形势不利,他多尔衮的声望就会大大受损。
叶臣身死,明军剑指南京的消息还没有送到京师,清廷还不知道江南已经形势剧变。
不过清军天津水师的到来,也算是神来一笔,立马就让明军的后路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
随着舰队而来的,还有多尔衮给勒克德浑新增派的将领与兵马。
由副都统伊尔登率领,自辽东抽调的五万精锐之师,前往南京驻守。
水师统领则是由多尔衮亲信,甲喇蓝拜统帅,参领鲍承先、马国柱、吴惟华辅佐。
旗舰甲板上,蓝拜正扶着栏杆疯狂呕吐。
副都统伊尔登在他旁边,也是面色惨白,腹中翻江倒海,几欲呕吐。
“这和马背颠簸完全不一样啊,难受死我了。”
“是啊,真是遭罪,我看还是早早放我到陆地上去吧,那里才是属于我们的地方。”
两人一边干呕,一边不断地吐槽道。
他俩那都是旱鸭子,这是头一回乘船出海,这可把两人折腾的够呛。
这时,参领鲍承先从两人身后走来。
“启禀两位主子,这南边就是松江府,乃是江南富庶之地。”
“奴才已经遣了哨船前去探查情况,若是空虚,奴才以为我军可在此登陆。”
副都统伊尔登急忙说道:“就在此登陆,这鸟船,我是一天也坐不了了。”
“可咱不是奉命驻守南京吗?”蓝拜犹豫道。
“无妨,汉人有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伊尔登笑道。
蓝拜心中还是有些犹豫,但他也实在是在船上待不下去了,于是想了想便同意了。
他将水师交给了鲍承先全权统辖,自己和伊尔登则准备在松江府登陆上岸。
鲍承先善习水战,所以多尔衮用他来辅佐蓝拜。
蓝拜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他也就是挂个名,水战不是他擅长的,实际水师舰队作战还得靠鲍承先。
既然如此,所幸他直接放手交给鲍承先指挥水师,自己率军登陆,各展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