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冒雨袭常州
常州府,府城。
刘良佐惊惧万分,坐在府衙堂上,堂中站着一班将领,个个神色慌张。
“娘的,一帮废物!快,快马加急往宜兴求援!”
突如其来的明军援兵打的刘良佐损失惨重,部署在黄田港的三万人马只逃回了不到一半。
他没想到明军的水师竟是如此厉害,逃回的兵卒说江上的战舰数也数不清。
据他所知,明军战力强大的舟师也只有福建郑家了,难不成杭州调动了郑家水师?
转念一想,觉得这根本不可能,郑芝龙那厮,刘良佐是知道的,闽地的土皇帝,绝不可能给杭州朝廷卖命。
“报,伯爷,明军漕船正在蔡泾镇卸粮!”斥候送来了最新的消息。
刘良佐神情阴郁,一脚踢翻了桌案,怒道:“娘的,到嘴的鸭子飞了,老子好不容易快困死他们了!”
诸将讷讷不敢言,心中也都各自盘算起来,现在敌我攻势一转,黄田港一开,明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增援江阴。
眼下都统叶臣带着主力南下,江阴周边的兵马可不多,若是明军要收复常州府,他们可就危险了。
“再派人去无锡,向汉岱都统报信!”
“杨舍那边是顾不上了,那劳什子巩阿岱,自求多福吧。”
刘良佐紧锣密鼓的布置起来,生怕明军主力直接朝着常州府府城开进。
整个常州府连夜锁闭城门,开始征调民壮,弄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
这一夜,风云忽变。
当一车车粮食从蔡泾运进江阴城的时候,江阴,便活了过来。
陈明遇坐在冯厚敦的榻前,抹着眼泪,向冯厚敦说道:“培卿,快醒来吧,不用再为粮食发愁了!”
熊汝霖看着欢呼雀跃的百姓,热泪盈眶。
阎应元连夜分发粮食,救济全城。
城中紧缺的草药也得到了补充,各营兵马饱餐一顿,士气大振。
李九郎揣着分到的一袋粮食,寻到了白日那剥树皮吃的爷孙俩。
一方小院,大半已经在之前的战火中塌方。
只有一间偏房尚在,房前的泥炉旁,老人正煮着柳树皮。
见李九郎进来,有些奇怪,问道:“大英雄九郎,这大半夜怎么跑这里来了?”
“老人家,朝廷援兵到了,送来了粮食,你怎不去领啊?”李九郎问道。
“不急,天亮了再去也不迟。”老人笑道。
李九郎将手中的粮袋搁在了房檐下,在门外朝房内瞧了瞧,小童正在房中安睡。
“这是我分到的粮食,军中有饭食,我用不着,您留着吃。”
“哎哟,这哪里行?!”
“您就留着吧,孩子正长身体,得吃饱才是。”
“那......那就多谢九郎了!”
老者满眼感激地收下了粮食,连声向李九郎道谢。
李九郎笑着闲聊两句,便离去了。
白日老者识得他,他却不识得老者,许是曾几何时,自己偷过他家的鸡,又或是摸过他家的狗吧。
李九郎自嘲一笑,加快脚步,寻阎应元去了。
县署中,阎应元正与众将一边喝着热乎的米粥,一边商讨随后的战事。
李九郎默默走了进来,寻了个角落坐下。
“诸位,潞王殿下御驾亲征,朝廷两路大军要会剿江南清军主力,咱们也不能光看着。”
阎应元舔了舔碗底,看着众人心中火热。
“乖乖,原来咱潞王是想一战而定清军啊。”王公略感叹道。
“狗日的鞑子,这下总算轮到他们挨打了!”邵康公恶狠狠说道。
“今夜死了上千兄弟,现在咱们四营兵合起来也才堪堪两万,这还是把最后的新兵补充上才有这些。”兵备张调鼎皱眉道。
江阴原本四营扩充到了每营两万,数日鏖战,死伤六万余。
天庆营更是两度覆灭重组。
“伤兵呢?有多少能归队的?”阎应元问道。
“这倒是能有一千左右。”兵使徐世荫心中大概盘算了一下,说道。
“重新整编这两万人,分四营,每营五千,原任营将不变。”
“遵命!”
阎应元意识到,这次的大战,将彻底决定江南的形势,这是一次大决战!
无论如何,他都要率兵助阵,为了国家大义,也为了江阴死难的百姓和将士。
江阴诸将的行动十分高效,当夜在全军饱餐之后,便连夜整军备战。
阎应元则在察院找到了正在亲自担起冯厚敦所辖事务的熊汝霖。
“皕亨来了啊,咱们的粮仓已经要装不下这么多粮食了,哈哈哈。”
熊汝霖兴奋不已,蔡泾那边还在源源不断地往城中运粮。
越来越多的百姓自发的前往蔡泾协助官军。
城中几座粮仓全部堆满。
熊汝霖一边派人向各街坊转运粮食,一边往各营派送囤粮。
“抚台,末将有一事相求。”
“皕亨但说就是。”
“末将想率军出征。”
熊汝霖一愣,随即抚须大笑,说道:“你阎应元胸有鸿鹄之志,去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好好跟鞑子算算账,为死难的大明军民报仇雪恨!”
阎应元神情肃穆,深深一拜,说道:“末将谨遵抚台之命!”
熊汝霖心中十分器重阎应元,他当即授予阎应元巡抚令箭,在苏松地界给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这让阎应元心中感动不已,熊汝霖对他,可谓是知遇之恩了。
灰云白露凝黛瓦,风刀雨剑劈霜山。
清晨,一声鸡鸣,格外悦耳。
细雨绵绵,江阴城西门外,阎应元带着数员大将驻马回望。
身边,是四营兵马,两万大军正容光焕发地向西进军。
“咱大明领两万兵的典史,您可是独一份。”
王公略骑在马上,望着在秋雨中显得有些残破的江阴城,心中悲喜交加。
悲在江阴城遭此大劫,阖城人口,三去其一。
喜在朝廷的援军终于到来,现在形势逆转,轮到他们去揍那可恨的鞑子了。
“哈哈哈,咱阎公早晚位列庙堂!”李九郎吹捧道。
“到时候,可别忘了我等啊!”邵康公咧着大嘴喊道。
江阴众将闻言笑声一片。
阎应元微微一笑,说道:“功名志在马上取,当今潞王雄才大略,诸位,奋勇向前!”
“大军西征,直取花马刘!”
说罢,拨马,一骑当先!
王进忠,钟牧离、曾化龙、张调鼎、徐观海、徐望澜、王公略、邵康公、李九郎等数员上将大义相随。
孝廉夏维新、诸生章经世、中书戚勋、庠生许用四人亦受陈明遇之命从军辅助。
江阴百姓扶老携幼,出城相送。
更有未能出征的伤兵疲卒,登城高歌送别。
“江波万里兮路绝重围,勇气咆勃兮大义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