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底牌!
绍兴府城,清晨。
平水镇,青山绿水辛苦地,黄草红花碧云天。
棕马嗤鼻,老农说笑。
朱大典坐在田垄之上,看着正在田中忙碌的僚属,心中的大石头可算是落地了。
眼前的土地,是平水镇需要清丈的最后一块田地了,其余的已经全部完成登记造册。
今日便可大功告成,返回府城歇口气了。
这方田地的主人是个白发老者,只有夫妻二人,家中的孩子参加了钱肃乐的义军,现在正在杭州京营效力。
他们家的地契是捏在自己手中的,但田地依旧被侵占了不少,还好家中就他们老两口,所以勉强可以度日。
现在朝廷来查缺补漏,老农开心极了,拿出了自己珍藏了许多年的黄酒,招待这些清丈的胥吏官军。
见朱大典坐在田垄上,老翁端着一碗热乎乎的黄酒走了过来。
“大人,喝口黄酒去去湿气吧。”
白头老翁双手将酒敬上,朱大典赶紧接过。
“老人家,多谢了。”
虽然是湿寒的清晨,但朱大典心中确十分轻快温暖。
老翁憨厚一笑,摆摆手说道:“朝廷为我等小民补齐田亩,乃是天恩,这点小小的酒水算不得什么。”
“日子,会好起来的!”朱大典点头笑道。
老翁缓缓蹲在朱大典身边的地上,笑呵呵看着眼前的景象,眼中充满了憧憬。
朱大典慢慢品着手中的热酒,两撇小胡子微微上扬。
这时,有快马赶到,正是绍兴府班头。
“朱大人......”那班头神色紧张地附耳一番。
朱大典顿时瞪大了眼睛站起身来。
“当真?”
“千真万确,卢大人请您火速回转。”
心中大惊的朱大典赶忙将手中的酒碗塞到那白头老翁的手中,然后急忙上马,带着亲兵扬长而去。
那老农看着走的匆忙的朱大典,又低头看着手中那还温热的酒碗,低眉叹息一声,喃喃道:“真的会好起来吗?”。
......
绍兴府衙。
卢若腾正满脸焦虑地在公堂中打转。
于颖坐在堂中,眼睛也随之而动。
今日一大早,卢若腾刚刚坐堂理事,就接到了急报,说是城外来了大队人马,仪仗旗牌,鼓号响鞭,浩浩荡荡开进了城中。
卢若腾赶紧派人前去查探,这才知道这部人马有千人,铠甲鲜亮,看上去十足精锐。
他们自府城东门入城,一路行至谢雨宅邸附近停下待命。
前去查探的人也没搞清楚这是谁的人马,只说是看到了有贵人进了谢雨的宅子。
这一下子把卢若腾整蒙了,他左思右想,觉得此事蹊跷,于是便派人急招朱大典回城,生怕他再出事。
“浙东还有何人手握兵马而未附朝廷?”卢若腾问道。
于颖低头思索片刻,答道:“定海总兵王之仁,但此人一直在宁波府定海周边活动,应当不是此人。”
“王之仁?看朝廷邸报说此人部下被舟山黄斌卿部吞并,现在不知去向了。”卢若腾恰好在之前的邸报上看到过此人的名字。
“谢雨应当不会请个总兵来,总兵不够格。”于颖直言道。
真要是王之仁,他带个一千兵能干什么?难不成还想对抗朝廷?
平水镇的清田已经完成,分散在各县乡的兵马都撤回了府城待命。
还有黄得功五百精骑坐镇,谁敢造次!
“那还有何人?”卢若腾毕竟没有于颖了解本地情况。
于颖张了张口,却又犹豫了。
卢若腾一看,便知于颖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颖长直说便是。”卢若腾坐回了公案,严肃道。
“还有一人......”于颖抬眼看着卢若腾道:“台州,鲁王。”
卢若腾瞬间茅塞顿开,仔细一想,如果是这样,自己心中所有的疑惑都能解释的通了。
他此前就怀疑这平水镇十万亩隐田背后另有其人,没想到竟然是台州的鲁王殿下!
“难怪谢雨敢和咱们叫板啊!”卢若腾不禁觉得事情变得棘手起来。
若是鲁王为谢雨站台,他还真拿鲁王没办法。
而且若是鲁王上书朝廷,到时候还不知道潞王态度如何。
万一潞王殿下为了浙东稳定,顾全大局而选择退让一步,温和处理此事,那平水镇好不容易清丈出来的田地还能保得住吗?
卢若腾越想越心中焦虑,怅然而叹,对于颖说道:“鲁王居台州已有一年,藩地经营日久,羽翼渐丰,当此风起云涌之时......”
于颖默默点头,卢若腾未说出来的话他心中了然,鲁王虽是南下寓居台州,但后来弘光皇帝命他驻守台州,这就相当于给了他很大的权力,而且细细想来,弘光皇帝这其中恐怕也是别有深意。
眼下潞王监国不久,还未称帝,像鲁王这样奉命驻守一地的藩王很难不心存他想。
“藩台,事不可为也!”于颖苦笑道。
眼下清军攻略江南,朝廷不能后院起火,兄弟阋墙,白白给了清军坐收渔翁之利的机会。
无论怎样想,潞王监国应当都会妥协吧!
如此,清田之策恐怕要付之东流了。
正当时,朱大典匆匆归来,尘土满身,衣袂带风。
在堂前阶下刮了刮靴底的泥土,朱大典着急问道:“闲之兄,谢家子又出了什么幺蛾子?”
刚入堂坐定,就听卢若腾说道:“谢家背后,是鲁王殿下。”
朱大典刚刚端起的茶杯瞬间停在了嘴边,愣了许久,瞬间没了心思喝茶,又将茶杯放回了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