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李文忠被任命为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徐达分路北征。
李文忠率十万人出塞,攻占兴和等地后,驻军开平,得知元昭宗新立。
李文忠率军星夜兼程,奔赴应昌,元帝逃走,其嫡长子等后妃官员,数百人被俘虏。
李文忠率军经过兴州时,俘虏北元国公江文清等人,降服三万七千人。
到达红罗山时,又降服杨思祖的部众一万六千余人,此次北征,李文忠功劳最大。
同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文忠被封曹国公。
洪武五年,李文忠再度以左副将军身份北征,直接进攻到和林,进至胪朐河,元军逃跑。
李文忠将辎重交给后军将领,自己率领主力,每人携带二十天口粮,追击元军主力。
追至土剌河,遭遇敌军,李文忠率军进逼,元军退却。
最终两军在阿鲁浑河交战,李文忠的马被射中,他就是手持短兵作战,部将李荣将自己的马交给李文忠,李文忠上马再战,殊死拼杀,最终击败敌军,俘虏敌军数以万计。
在明初的将领中,李文忠是仅次于常遇春的猛将,南征北战,功勋卓着。
曾经朱元璋令他跟自己姓朱,最后因为屡立战功,获准恢复本姓“李而且他也是一位硬生生把自己拼成官二代的人物,洪武元年,李文忠的父亲李贞因为经常接济朱元璋家里,获封恩亲侯。
但是因为此后李文忠战功彪炳,洪武三年,生生把老爹的侯爵,提高到了公爵,获封曹国公,李贞死后,被追封为“陇西郡王”,李氏一门在明初显赫一时。
陆仲亨疑惑:“李国公虽猛,可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你要知道,我们困不住他的。”
“这家伙性格爆裂,远远不是寻常人能拉拢的。”
李善长:“谁说我们要拉拢他了,换个思路,我们拉拢不了,难道皇上就拉拢的了?”
“实话告诉你。”
“皇上现在已经和李文忠出现了隔阂。”
“只不过你们没有看出来而已,而我却刚好看出来了,我还看出来皇上已经对李很不满了。”
这…
这怎么可能。
陆仲亨满脸不可置信:“李文忠可是他的亲侄子,亲的不能再亲的那种。”
“什么徐达,李善长,常遇春都不如李文忠与皇上亲啊,再加上他确实为了国家效力,出生入死,在所不辞。”
“而且身居高位,五军都督府大都督的职位。”
“还体贴下属,从来不欺负弱小,也不惹事生非,这样的人皇上怎么可能会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