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父皇是朱元璋

第八十二章 夏原吉

第82章 夏原吉

随后便在竹林里停了下来,朱标一屁股坐在石凳上,看着竹叶轻轻摇曳,清风拂面。

多日的不快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一旁的随性人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不知道太子爷要干什么。

这时候从远处小径走来一名稚童,他背着破破烂烂的布包。

他看着这么多人在两侧站着。

瞬间吓得呆住了。

朱标摆摆手:“来,过来。”

小男孩穿着破旧的草鞋,惊恐的走到面前。

“叫什么名字啊。”

“小小虎。”

朱标摸了摸他的头:“可是这书院的学生?”

男童摸了摸光秃秃的脑袋:“我不是,我是在书院外听课的。”

“书院里都是有钱人家,我家没有钱。”

“但是我们夏先生是个好人,他自己在对面创建了一个小院子。”

“专门教我们学习,夏先生还说,将来我们学习有成,他带我们去京城呢。”

朱标注意到这个男孩的头是光光的,留了几个小辫子。

明代男童基本都是剃光,留几个小辫子和满人比较像。

不到束发的年龄,很少有像大人那样,带个束发冠。

电视剧里五六岁男童就开始留发,明显有些不正常。

女孩到了十岁以后才开始留刘海,就像香港90年代电影中的女孩,等到长大了才开始盘头。

他蹲下身:“今天在学堂学了什么啊。”

小虎想了想:“今天上午我们学了两节课,第一节课是诗经,第二节课数学算盘,吃过饭,我们还要锻炼,跑步以及投石块,本来武学先生说要教我们骑马,可是好久都没有,只有一头犟驴,一直在那里踢,我们都不敢上。”

“学完武,我们还在温故上午学的,并且小考,因为再过三日就是。”

朱标赞许的点点头:“孺子可教也。”

“那你和你的同学在学习中又没有什么困扰啊。”

小虎回答:“怎么会没有,我们没有笔,都是用树枝在土地上自己算,有钱的孩子他们用碳笔,可以在石砖上写。”

“很多学过的四书五经都记不住,有时候我经常趁着夏先生午睡,拿来他的书本偷背,所以我月考考了甲等呢,夏先生说他明天会送我一个碳笔,再也不需要用树枝画了。”

这个场景让朱标想起来了后世的八九十年代。

虽然国家免费教育,但是书本费和笔是自己带的啊。

很多人家里穷孩子多,老子不管事,只知道让孩子考大学,考不上就说孩子不行没出息。

通常那些孩子的课本都是反复用。

正面用完用背面。

就连一根笔芯用到最后还要用嘴吹一下。

因为几分钱的一根笔芯,找家里要,难免会引起家长的反感。

有些家长甚至会说:“要要要,就知道要钱,学习不好,花钱厉害的很。”

“也不看看你爸妈现在挣钱多难,就不知道理解爸妈的心情吗。”

这样的孩子你指望他以后有出息?

比起那些动不动少年宫,春游,比赛,吃喝不愁的城里人,官二代,富二代。

农村孩子是最吃亏的。

他们从小就活在自卑中,导致早早辍学,外出打工。

然后他们的父母还认为是自己孩子不争气。

其实从各种角度来看,农村孩子最能代表中国人。

他们如果接受了正规的教育,也能考个好大学。

这些孩子也有自卑心,他们如果一直穷,就会自卑,再穷不能穷教育就是这个说法。

朱标看向王观:“这个所谓的夏先生是何许人也?”

“听小虎讲的,此人倒有几分能耐。”

王观立刻回道:“回太子殿下话。”

“夏先生是臣相中的一名秀才,名夏原吉,字维喆,乃湖广长沙府湘阴,早年丧父,遂力学养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朕
少年穿越到了大宁朝,开局登基,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本想做个昏君。无奈朝堂暗潮涌动,权臣在旁。朝外异族聚集,虎视眈眈,大宁岌岌可危。扫清奸佞,荡平异寇!谁道暴君不可治国?
孤央
喜唐
喜唐
回到唐朝,重生为家族里的独苗。纨绔?二世祖?斗鸡走狗?哈哈哈,这不是梦吧!那就接着奏乐接着舞,老子就当二百五!那就接着唱歌接着舞,老子要当二百五。
微微的薇
我家父皇爱修仙
我家父皇爱修仙
嘉靖二十七年,元宵节刚过,紫禁城玄武门发生一起耸人听闻的‘宫变’,天师秉一真人陶仲文被皇太子朱载壡打了,一时间,朝堂之上风起云涌,文武大臣纷纷各显神通,东宫之位亦岌岌可危,面对此景,我们的太子殿下朱载壡只存一个念头:父皇你就快把我废了吧!
都督天下诸军事
上辈子,下辈子
上辈子,下辈子
李飞的上辈子是唐朝的李非。时空交错之后,两个人竟然可以在梦中相见。那么对唐朝的历史和对后世的影响将会是什么呢?
二手废柴
回到大宋斗梁山
回到大宋斗梁山
陈子御意外来到宋徽宗时期的大宋。在黑风寨当了土匪,一碗啤酒勾搭走了花和尚鲁智深跟青面兽杨志,武二郎你也到碗里来。赈济流民,截胡宋江。一首情歌俘获李师师的芳心,为了让陈子御立足朝堂,还跟赵佶分了居。赵佶顶着绿帽子只好给他封了官。宋江哭着打滚:“把我兄弟还给我”蔡京“我们要以贼制贼。”高俅“我们断他粮草。”童贯“二位大哥,求你俩别作妖逼他,一催就闹着辞官回去躺平。”金国“大哥别打了,小弟这就给你采身养
午夜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