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这才是联盟的反击
一件同样的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对于联盟的反应,有些人觉得联盟办事大气,不像联邦那样“小肚鸡肠”。
有的人则觉得联盟怂了,根本不敢和联邦对抗。
但这就是联盟的策略,要表现的和联邦不一样。
毕竟世界上已经有一个土匪了,要是再来一个土匪,那观望的人就会出现选择困难。
可要是在一个土匪的衬托下出现一个大好人,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尤其这个大好人还不是什么小瘪三,而是世界第二,那就很有搞头。
虽说暂时落了下风,但只要没死,反而看着土匪作死,那就很有希望。
要是这个第二名再展现出一些其他的优势,那就更好了。
不过要论武力,联盟肯定是比不过联邦的。
核弹之类“众生平等”的武器不能动用,可航母之类的又比不过,加上联盟不走“军事恐吓”那一路,所以这个方法是走不成了。
至于国际话语权……更别提了。
也就科技还好一些,虽说起步的晚,但发展的快,哪怕无法全面赶超联邦,可在一些细分的领域已经有赶超的势头。
要不然联邦也不会今天搞一个封锁名单,明天搞一个实体制裁清单。
而从科技方面表现自己的优势,这种时候肯定要搞个大的让其他人知道未来属于联盟,那就不是随随便便展示就可以的。
国产光刻机量产了,完全基于联盟国内的电子产品产业链也完善了,这只能算是突破了联邦的某一方面封锁线,不能算是展示优势。
至于前段时间展示的智能电动车,里边的智能系统和硫硒固态电池算是优势,而且优势很大。
毕竟只要懂一些科技信息的都知道智能系统和硫硒固态电池的重要性,未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但……不够劲爆!
没有那种相当于扔了一颗核弹一样的劲爆感。
劲爆?
核弹?
懂了。
于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联盟展示了他们的最新科研成果——可控核聚变……的一些新进展。
说到核聚变,那肯定绕不过“永远的50年”这个梗。
但是没办法,可控核聚变的结论是相当美好的,不过越是美好的东西,越是不容易获得。
别看可控核聚变的新闻一次比一次劲爆,“点火多少多少秒”、“运行多少多少秒”、“产生电力多少多少”等等,仿佛很快就要成功了似的,但其实还差的很远,甚至全世界的相关研究都陷入了瓶颈。
之所以时不时出来露一面,并且还都是好消息,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一直在研究,一直有进步。
最重要的是想对上边说……千万别把项目下马了。
如果可能的话,再……多投点钱呗。
没办法,研究可控核聚变确实是一个比较寂寞的工作,耐不住寂寞的人是干不了这个超级工程的。
因为这项技术的突破时间都是以“10年”为单位算的,指不定哪天就因为看不到希望把项目废弃了。
就像自由联邦那边,曾经上马了不少可控核聚变项目,但后来或因为没钱或看不到希望,陆陆续续就废弃解散了,现在只剩一两个。
如果联盟这边10年内也没有大突破的话,其实也危险。
毕竟现在光伏、风能、水能等可持续发电方式都发展的很好,10年后肯定会发展的更好,如果算算账觉得差不多的话,可控核聚变也就不着急了。
项目不着急了,自然不会像之前那样大笔大笔的投入资金了,到时候可能只是投入少量的直径保持框架,保留人才。
至于更大的突破……短时间内别想了,整体项目基本等于名存实亡。
可控核聚变的问题很多,但首要问题就是等离子体稳态约束的问题。
现在最长的“燃烧”时间能持续101秒,这是一种突破,但也是一种瓶颈,科研团队下一次要面对的数字是稳定燃烧400秒,但这个数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
所以就更别说下下个阶段的稳定燃烧1000秒了。
而联盟“东方超环”的科研人员怎么也不会想到吴用会带着一种新型钨合金“磁笼”材料找上他们。
在极端的核聚变环境中,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直接面对高剂量的氢同位素和氦离子作用、高强中子辐照以及高强热冲击的同时作用,使得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研究极具挑战。
例如等离子体会与材料表面相互作用,造成材料损伤,比如物理溅射、化学溅射、表面起泡和剥落等。
温度的急剧变化一方面会导致材料状态的改变,如发生再结晶或熔化。
另一方面会引起巨大的机械应力,周期性的高热负荷作用还会产生疲劳载荷,容易引起材料的脆性开裂及破损。
高束流的D、T、He和高强中子会在材料表面和内部产生大量缺陷,并产生气泡、空洞和肿胀。
这些条件相互作用时,会严重影响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机械性能、热传递性能等。
这种损伤反过来又会污染等离子体,材料表面吸附的工作气体、杂质气体和材料本身的元素进入等离子体约束区后,会影响等离子体的稳定性。
所以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总体要求非常高,甚至有点“既要又要”的离谱要求。
现在科学家们选择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可大致分为低Z材料和高Z材料。
低Z材料主要有石墨、碳纤维复合材料、铍等,高Z材料主要是钨和钨合金等。
但这些材料的优缺点都很明显。
就拿钨合金来说,它拥有高熔点、高热导率、高溅射阈值、低氚滞留、低腐蚀速率、与等离子体具有良好兼容性等优点,可它的最大缺点就是高脆性。
钨的韧脆转变温度约为150~400℃,辐照脆性和再结晶脆性会进一步升高其韧脆转变温度,使其在服役过程中因温度频繁跨越韧脆转变温度,极易发生脆性断裂。
而且它抗热冲击性能也差,加工困难。
所以就有研究人员说道:“吴用同志,我们测试过钨和钨合金,它们属于常规‘高Z材料’,但效果都……不是太理想。”
而吴用则表示:“我这个是不同的钨合金,理论上来说可以承受等离子体的超高温,它的活性化很低,和等离子体的兼容性很好,还具备低武力溅射和化学溅射。”
“咱们可以先做一个小测试,如果成功的话再装配到‘东方超环’里进行实际测试……”
听吴用这么说,研究人员们面面相觑。
如果是其他人的话,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驳斥对方,但吴用的地位太特殊了,他们不得不考虑一下。
最终还是选择在保证安全的场景中试一下。
谁让吴用身上有那么多的传说呢。
用来测试材料的装置吴用已经设计好了,科研人员们见他把这东西拿出来就知道他是有备而来。
这个测试装置就像是一个迷你甜甜圈样式“磁笼”,直径大概只有1米左右。
因为只是测试对等离子体的承受性,所以不需要造一个迷你的核聚变堆,只有这个东西也就足够了。
看着技术人员把它装进测试电路里,吴用摸了摸下巴的胡茬想到了自己之前的想法。
他是不打算让联盟快速拥有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参加项目也只是让“永远的50年”变成了“有希望的40年”,但是也没想到联邦那边直接绷不住来这一手。
那他就不得不让联盟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再加加速了。
当然,也不会立刻让联盟把可控核聚变反应堆造出来。
毕竟他直径知道联邦的“紧绷”程度了,万一联邦绑不住直接开启了核大战,那谁也跑不了。
他现在是不敢高估联邦的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