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超级个体
陆恒和李院士讨论了许多关于人工智能的问题,最后上升到了哲学上。
李院士比陆恒还要悲观,已经觉得人类在生命形态上,也许完全落后于电子生命。
想要赶上电子生命,从生命进化的角度来说,李院士认为不太可能,最大可能还是将来人类主动贴合电子什么。
也就是机械飞升。
既然人类比不上电子生命,那就将人类本身变成电子生命!
李院士对陆恒说道:“你是研究生物的,如果能取得突破,将人类大脑所有神经元,记忆储存机制弄明白,将来做到记忆转移,那我们人类真有希望机械飞升,变成电子生命。”
“这样人类就能另类实现机械永生,电子硬件定时更换。”
“还有从宏观角度来说,宇宙实在太大,人类的寿命有限,即便将来医疗技术突破无数次,也应该很难实现永生。”
“以人类目前的发动机推进速度,几光年就要数百年,更别提去探索更远的恒星,这样大的时间跨度,也只有机械飞升实现永生,才能实现探索宇宙。”
陆恒心说他现在就是做到了机械飞升...。
陆智,完全就是另一个不太完整的他,可是陆恒完全做不到放开陆智的所有限制,然后将陆智当成是自己。
机械飞升完全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啊。
难道陆恒自裁,让世界上只有一个陆智,最后这个陆智就是存在于世界上的陆恒?
相信没有人会愿意这么做。
除非上传意识后,身体已经无法再维持下去。
对于一些命不久矣的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解决办法。
将意识上传后,可能电子生命已经不再是原本的自己,可终究算是自己的一部分,延续了自己的记忆。
陆恒以前听过一句话,一个人真正的死亡,其实不是身体上的死亡。
而是世界上所有记得这个人的人都死去后,才算是真正的死亡。
当记忆可以上传后,那就不存在死亡了。
身体死亡只是储存记忆的容器消失,这个容器已经变成了芯片、服务器,将来这项技术真正推广时,对人类的传统观念也是很大的冲击。
陆恒拥有大量副脑,在片刻间思考了很多事。
他突然意识到,到底应该怎样定义自己呢?
如果身体是一个储存记忆的容器,那这个容器就和芯片一样,坏掉时,就更换一个全新的芯片。
只不过这一切的前提是将身体储存的所有记忆,思考能力,创造力,甚至是灵魂,能够完全转移上传到电脑。
目前来说陆恒的仿生神经元人工智能方式,还没有彻底完成所有转移。
陆恒有过制造陆恒的经验。
总结一下,就是陆智因为随机性关系,同样拥有一定创造力,只不过陆智过于理智。
这部分差别,陆恒觉得应该是身体各种器官,会分泌出不同激素有关。
类似兴奋时产生多巴胺。
化学成分会影响人类的思考,行为。
而转移到电脑上的陆智,并没有这部分能力。
思维不停延伸,主意识还在和李院士交流,陆恒的副脑却是在不停计算各种可能性。
其中一个副脑在思考,如果将各种器官,也给完全模拟在电脑内,是不是会实现完美转移?
脑洞突然就被打开了。
为什么只模拟虚拟的神经元系统呢,为什么不把人类的身体,所有的一切都给模拟呢?
每一个细胞,每一个DNA,全都用程序的方式,建立一套精密的程序系统。
既然陆恒能实现将神经元仿真模拟,其实同样有能力在电脑内拟真出一个具备人类所有反应的虚拟人物程序。
这个人物将会拥有所有仿生器官。
程序模拟血液流动,细胞分裂和死亡。
假如实现的话,再将人类记忆转移到电脑当中,应该算是真正的记忆传输了。
对地球上其他任何人而言,这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就算人类将来科技再次进步,可以观察每个细胞的所有细节,还是会遇到巨大困难,那就是如何记录下自己身体的所有细节,这些细节甚至细微到细胞内部的变化。
对其他人而言不可能实现的事,对陆恒来说却有可能实现。
他拥有高维视角,可以观察每个细胞变化。
问别人知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毛发,别人肯定不可能知道,陆恒能够一根根数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毛发。
而且还不需要占用主意识,而是动用副脑就能实现。
假如自己在电脑内拟真出了和身体形态完全相同的自己,陆恒相信这个自己,应该就是真正的自己了,即便身体死亡,电脑内的自己,依旧继承了他的一切。
将来克隆技术再进一步发展,甚至还可以将电脑内的自己,再下载到克隆身体内。
这个克隆身体,也不必完全和现在的人类一样。
可以替换成机械骨骼,变成赛博朋克世界那样的仿生机器人。
除了大脑和人一样,其他器官能替换的都给替换掉。
当副脑将这些思考总结传递给主思维时,陆恒的主思维都惊呆了。
副脑甚至拿出了数据模型,需要多少时间能够用高维视角观察完身体所有细胞。
用多少副脑(生物芯片),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模拟编程。
人类拥有超过60万亿的细胞,这些细胞组合成了人类。
假如将人类不看成一个整体,而是看成一个个分散的个体,其实和蚂蚁有些类似。
大部分蚂蚁窝里,都只有一只蚁后。
蚂蚁窝里数十万数百万蚂蚁,都是蚁后生出来的。
蚁后阉割了自己的后代,让蚂蚁拥有不同的分工,有的负责看顾幼虫,有的寻找食物,有的负责战斗,有的负责筑巢。
最关键的还是有专门负责繁衍后代的蚂蚁。
繁衍后代的蚂蚁长着翅膀,在每年特定的时间,成群结队地飞蚂蚁飞出巢穴,寻找另一只飞蚂蚁结合成一对。
它们的翅膀会很快脱落,一只变成负责交配的蚁王,一只变成只会生育的蚁后。
而控制这一切的,都是通过最初的蚁后使用信息素来调控。
人类科学家研究蚂蚁后,将它们称之为超级个体。
也就是说看到一整窝蚂蚁,不要将单个蚂蚁看成单独的存在,而应该将一整窝蚂蚁,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
当然并不是所有蚂蚁种类都符合超级个体的定义,有的蚂蚁窝有许多只蚁后,它们会攻击其他蚂蚁窝,把对方的蛋还有蚁后都搬到自己蚂蚁窝里。
最终所有蚂蚁都会照顾一群蚁后,但到了后期,小蚂蚁又会叛变,将多余的蚁后杀死,只保留最强大的一只蚁后。
随后所有蚂蚁都会听从最后一只蚁后的命令。
单说只有一只蚁后的蚂蚁品种,完全和人类相似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