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都会记录三次各种数据,目前发育一切正常,原本我们担心水质会出现问题,因为它开着天窗,前些天连续下雨,香蕉井树核心的淡水相当于是死水,雨水也可能带来污染。”
“结果我们检测发现,这水比自来水还要干净,还富含一些矿物元素,它似乎每天都在自我循环净化体内的水。”研究生介绍道。
陆恒早就知道情况,这可是他花费很多经验值改造出的东西。
随后又询问了几个小问题,确定香蕉井树没毛病后,陆恒点点头离开了。
到了铁皮搭建的办公室。
陆恒看到了许久没见面的杨明和赵和光。
目前公司最核心的还是他们三个人。
其他人都没有资格,参加核心小会。
陆恒开始处理这些天积累下来的各种需要签字文件。
恒基生物和很多企业达成合作,有的还签了战略合作协议。
杨明负责专业的事,但并不具体科研,主要是提出各种意见,在陆恒不在的情况下,做一些有关科研的决策。
比如和腾达集团旗下的生物公司,就达成人工智能相关的合作。
这个人工智能,自然不是国外大火的ChatGPT,而是很专业的蛋白质结构预测AI。
腾达集团提供蛋白质预测AI,恒基生物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提出各种修改意见,请工程师帮着解决问题。
杨明很重视基因治疗,因为他的儿子就有基因缺陷。
蛋白质预测在基因治疗上很重要。
别看腾达集团表面上是游戏公司,其实在蛋白质人工智能预测上,已经走到世界前列,拿过好几次奖。
看完这份文件,陆恒说道:“我有办法确定蛋白质的具体形状结构,让他们和我对接吧。”
人工智能怎么预测蛋白质具体原理陆恒不清楚。
因为他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学到人工智能那么高深的地步。
陆恒打算利用理智思维,和对方团队建立连接。
就和每次请教丁晓芸癌症问题一样,让理智思维快速学会AI相关技术。
目前他能给腾达集团AI团队提供很大帮助。
因为高维视角,可以观察到无数蛋白质结构。
至于预测蛋白质结构的意义或者作用是什么?
外行估计不懂,但内行人知道这非常有意义。
DNA在大家认知里,就是双链结构,其实真实DNA,非常抽象。
各种蛋白结构,就是DNA转录翻译,指导合成的。
而DNA自身的各种活动,也离不开蛋白质。
折叠出不同结构,结合其他东西,变成不同酶,相当于从DNA开始,一步步改变,生产出了不同功能的微型生物机器人。
比如有的微型生物机器人,负责搬运营养物质。
它们原本是一段DNA,随后被翻译成蛋白质折叠组合,变成了酶,就成了特殊功能的微型生物机器人。
过去半个多世纪,人类一共解析了5万多个人源蛋白质的结构。
人类蛋白质组里大约17%的氨基酸已有结构信息被解析。
有了人工智能后,这个数字,变成了58%。
这已经是相当高的数字,因为还有很多属于无固定结构的氨基酸。
陆恒知道杨明为什么会和腾达这个团队,签署战略合作。
因为杨明的儿子基因有问题。
陆恒正在想办法帮丁晓芸处理的,也是基因缺陷问题。
基因缺陷问题,最终要解决,不能靠着灵魂纳米虫。
陆恒不可能花费经验值复制灵魂纳米虫,救下全世界所有病人。
他需要研究明白一些蛋白质结构,窥破微观世界的秘密。
制作出针对基因的特效药。
这种药物,其实有可能就是利用DNA转录蛋白质,制作出全新的酶,或者别的东西。
它们应该算是微型生物机器人。
然后用微型生物机器人去具体解决一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