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故事
李灵龙却并不慌张,对于见过大世面的他来讲,天子也不过是他人生故事的一个注脚罢了。
他施了一礼,慢条斯理地回答道:“回官家,非是学生存心怠慢。实在是这次唱名,对我有非一般的意义,一时之间,喜不自胜,便慢了些。”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并确定名次,登科进士已然成为“天子门生”,所以李灵龙此刻自称学生并无不妥。
喜不自胜?
沈嘉彦看着旁边那张冷得跟冰碴子似的脸,好想说你莫不是在诓我。
赵恒也来了兴致,抖了抖袖子说道:“为何?细细说来。”
沈嘉彦一挑眉,面露讶异,不是吧,他这就过关了?官家待人如此宽厚吗?
其实众人都误会了。
赵恒见此人气质清越出尘,容貌非凡,不像是着迷于名利之事的人,心里便为他存了些宽容之心。
为了避免明日朝中出现对探花的弹劾、责难折子,便故意提起话头给欧阳旭解释的机会。
李灵龙低头挑眉,机会来了。
于是接下来,他巧妙地化用欧阳旭的经历。
一是吹捧赵恒施政英明,二是展示自己的才华。
“学生三年前,自广西南路平乐县出发进京赶考,梦想有朝一日登科后,不为名利,不为官爵,只为国家富强,为民请命。”
“一路种种,现在想来,正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此等词一出,连柯相都为之侧目,许是想到了自己少年时的光景。
赵恒眼前一亮,这短短几句词,却将少年意气诠释得淋漓尽致。
“好个‘粪土当年万户侯’!妙啊!妙啊!”
虽然赵恒曾写下劝学诗,劝诫天下士子都往书里寻求功名利禄,寻求美娇娘。
但是哪个当权者又不喜欢,一个有着拳拳爱国之心的人才呢?
李灵龙心里暗想:当然妙了,那可是太祖的词,太祖对你个真宗,那不正好给管上,说不定还能饶你一个太宗呢。
“然后呢?”赵恒面带期待,追问道。
旁边的沈嘉彦和榜眼傻眼了,怎么一个问责,弄成了听话本似的?
李灵龙却未答,只是先念了一首辛弃疾的小令: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柯相的手一滞,他曾几度罢相又复相,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让他几乎顷刻间就和这小令产生了共鸣。
赵恒一时之间怔住了,反复咀嚼这首小令。
唱着《阳关》与人道别,曲罢,泪还未干。嘴里还安慰道,功名都是身外事,还是多多保重吧。
离别时望向远方,水天相连之时,两岸连绵的树木,好似自己的前程一样,曾经也被送到天边,但是天色阴晴难定,突如其来的暴雨携带着乌云,轻而易举的将半边的青山掩埋。
悠悠千古离别恨,但其实最痛苦的,是继续在人间走下去。
赵恒心里有种猜测,这词虽然表面上说的是与人送别,以及科举不顺,但其中郁气凝结犹如实质。
前面的意气风发、年少风华还在耳边,区区一次落榜,应该不至于如此。
莫非?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惜学生‘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数年萤窗一朝落榜,回途时,又接到亲人相继离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