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老爷子听完脸上愣住,半晌挤出一丝苦笑,用微不可闻的声音喃喃道,“崔家绵延百年,万不能毁在我手里。”
次日是大年初二,李知玥姐妹又是一大早被挖起来,准备去外祖家,已经多年未见父母的张氏有些激动。
她的祖父曾是汴京的一位小小官员,也是那个时候与李家有些交集,但后来祖父因左右相之争,被无辜牵连,便干脆辞官,专心在家培养下一代。
只是张家时运不济,张氏的哥哥和弟弟都没有读书的天分,一个勉强考中秀才,一个止步于童生。
张老爷子也看得开,既然读书不行,那就教书种地吧,于是就带着全家搬出了汴京,到京郊的附近的村子里安了家。
如今和两个儿子在村里办了个学堂,京郊附近的几个村子都有孩子在那里求学,这几年陆陆续续教出了几个学生,也打出了些名声。
这日一早,张家一众小辈儿就站在村口张望,只是距离汴京再近,张氏一行人过来时间不都不早了。
远远地就听见孩子们的呼喊,“姑姑回来了,姑姑回来了……”
张氏激动地赶紧下了马车,看着几个有些眼熟,又有些陌生的孩子,不免热泪盈眶。
待入了村,没走多远,便看到了一处与村里特别不一样的建筑,在大多都是土屋的村落里,坐落着一座青砖瓦房,走近了看,就会发现,这青砖瓦房是按照京中三进宅院的标准建的,在村里确实不多见。
“父亲,母亲,女儿不孝……”张氏跪在父母面前泪如雨下,两年未见父母的思念在这一刻倾巢而出。
张母也哭的是老泪纵横,张父则赶紧清了清喉咙,“好了,回来就好,你母亲天天念你,快进屋来,别冻着几个孩子了,另外你祖父母还在屋里等着你们呢。”
“哎……”张氏闻言慢慢起身,拉过两姐妹到,“这是秋姐儿和玥姐儿。”
两姐妹忙又行礼,“外祖好!”
又抱过年哥儿,“这是走时候怀的年哥儿,这个是宏哥儿……”
“好孩子,好孩子……”张母激动地摸摸这个,搂搂那个,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了。
“母亲,快请妹妹一家进屋吧!”一个爽朗的女声响起,李知玥闻声好奇望去,见是一个皮肤微黑的年轻妇人。
她见李知玥望去,便笑嘻嘻地拉着玥姐儿一起往屋里走,“玥姐儿,不记得舅妈啦?”
李知玥这才恍惚想起,对方是自己的大舅妈,于是赶紧道,“大舅妈好!”
“玥姐儿,秋姐儿!”就见一黑瘦少年龇牙朝两人悄悄挥手,旁边站着两个女孩儿也眨巴着眼睛好奇地打量着两人。
“大表哥。”李知玥认出了眼前的人,李知秋也点点头算是打招呼。
张氏带着孩子回娘家,是久别相逢,其乐融融。
而汴京崔家却有些不好过了。
一早,崔凌亦就带着外祖闻家的人来到了崔家。
一家子好几个准备回娘家的媳妇,为了巧热闹也不走,都想看看这五公子到底想要闹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