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中兴之君

第一百三十八章 江南的蠢蠢欲动

这话一出,又是惹得众人一怔。

怎么扯到大同府了?

但很快,钱谦益反应过来,直接冷哼一声。

马士英冷笑道:“是该等孙传庭腾出手来,此事想要解决,非他莫属。”

“正该此理,公文既然出来了,朝廷焉有出尔反尔之理?”

范景文道:“皇上还说了,倘若苏州府、常州府有告老的官员入京,要禀报上去,皇上可能打算召见他们。”

“这……”

众阁老闻言又是一滞。

……

朱由检没有理会苏州府、常州府的闹腾。

在他看来,没有闹腾反而才诡异。

现在才到哪?开胃菜都不够,就让事情再发酵发酵再说,横竖再闹腾也不会捅破天。

所以此时的朱由检反而是兴致勃勃的来到了城外。

陪同的大臣不多,除却必要的安保,就是工科诸员。

“这条轨道已经连通了通州?”

徐光启道:“是,单是刨除材料,便花费了六十万两白银。”

朱由检看着笔直的轨道,感叹道:“六十万两,算上材料费,怕是破百万两了吧?”

“倘若算上匠人开销,得要八十万两,不过匠人部分可以不算在内,不过日后估计能降下来不少成本。”

“不便宜啊,这四十里轨道,要花费一百五十万两。”

花费确实超出了朱由检的预料。

照此估算,想要实现大明通铁路,几乎就是痴人说梦,恐怕他到死都修不到万里。

“主要成本还是在于钢炼,不过研究院已经提出了一种炼钢新方案,正在试验当中,一旦普及下来,相信成本能够很快的降下来,其实修到后面,成本比之初修,已经降下来不止五成。”

朱由检点点头,以当前的科技手段,能修四十里路不中断,已经是堪称夸张了。

便是他先前从河南回京时,徐光启给他的惊喜,也不过才十二里,号称二十里轨道,花费了二十万两,而那条轨道还只能沿着笔直无遮的官道修,与今日到通州的四十里根本不可相提并论。

徐光启道:“也亏得户部支持,才得以修成。”

朱由检有些讶异的看了眼徐光启,问道:“谢户部?你们工部平日不是都想活吞了户部的人?”

徐光启干笑一声,然后解释乃是工科今年初接了一笔超大订单,是来自泉州的皇家海运和郑家,以轨道每步八十两的铺设价格,收入了近百万两,当然这其中,匠人的衣食住行都得皇家海运和郑家出,只单算了材料与人工。

虽然被户部拿走了大头,但户部也高兴啊,一高兴,便又回馈拨款支持了这一条轨道。

朱由检听闻愣了下,每步八十两?还真敢开价!

明朝一步为五尺,就是约一米六。

一米六要价八十两!

这郑芝龙竟然还同意了?

赚了近百万两,这郑芝龙到底铺设了多长?

啧啧,海商真是财大气粗。

朱由检想起了朱绍烱急递而来的股东公文,他去一趟日本回来,就赚了差不多百万两。

当初看时,朱由检就恨不得让他来当皇帝,自己亲自去做贸易。

果然这个时期想要暴富,还得下海。

不过朱由检很快愣住,是啊,大明有这么多财大气粗的有钱人,铺设工作怎么能一直由朝廷承担?

这种能够提升商业经济的东西,正该是这些商人热衷才是。

“继续往蓟州铺吧。”朱由检对徐光启道。

“已经在动工了,不过今年未必能完成。”

“没关系,尽力而为即可。”

朱由检没有太多要求。

像这种轨道,铺设成本高,但是养护成本也高,每一段都要设专门的岗哨警惕贼寇来偷。

四十里,每一里设一人,就得四十人来看守。

但在朱由检看来,这些也都是必要的,也是无法避免的,只能随着科技发展慢慢变好。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秦:朕刚一统六国,获得传送门
大秦:朕刚一统六国,获得传送门
秦始皇嬴政获得传送门系统,可以穿越到两千年后的现代。看到遍地的宝贝,嬴政眼馋流口水,伸出了孔武有力的双手:土豆红薯亩产高?搬!千里传音高科技?搬!没有工业基础,需要原始材料?搬!军备武器落后?搬!大秦软实力不足?搬!……搬搬搬,嬴政都搬疯了!发展农业,创建工业,升级军备,开发水电站,修铁路,搞蒸汽机,造火枪大炮……打造属于大秦的现代化,创秦万世之根基。在看到了那段屈辱的历史后,杀赵高,贬胡亥,斩项
树五大夫
大明:我的屠龙技被太子曝光了
大明:我的屠龙技被太子曝光了
穿越大明成为朱厚照的弟弟,签到屠龙技。他只想躲在兄长的背后做一个默默无闻“指导江山”的人,没料想他那怨种兄长竟然把他给曝光了。糟糕!他那便宜父皇,竟然要他当皇帝!!
大富哥
九千岁,女帝她又纳妃了
九千岁,女帝她又纳妃了
唐枫穿越异世,成了大夏皇帝楚君玉的贴身太监。为了生存,他选择迎难而上,却意外发现皇帝竟是女儿身!谁知女帝不仅没杀他,还要他去后宫干杀头的大事…
梦一刀0
烟火大唐
烟火大唐
穿越到唐朝,你会做些什么呢?一人之下?声色犬马?咸鱼舔狗?种田人生?幕后推手?迎娶公主?那……如果你是皇族呢?“我舔了李二半天,他居然要杀我?”李世民:“朕才当了半年的皇帝!”太子:“皇叔!你会杀了我们吗?”李杰:“……蝴蝶的翅膀,真好看啊!”
戏流沙
流华录
流华录
长天留痕,渊渟现龙,风流清华,绝代双骄。这朝堂之上、江湖之下,你的名字刻上去,便再也消磨不去了。
清韵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