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正德元年、
五月初一、
金坷垃工厂快要建设完毕了,正德皇帝的婚礼典礼也要举办了。
正德皇帝的婚礼地点就在乾清宫,时间也快要敲定了。
至于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敲定具体的日子,原因就是钦天监还没有算好日子。
别说正德皇帝,后世普通人结婚都会挑个好日子结婚,
这正德皇帝结婚更要挑选一个良辰吉日。
正德皇帝的生辰八字、两名妃子的生辰八字、先帝弘治皇帝的生辰八字、张太后的生辰八字、妃子的父母的生辰八字都是钦天监需要考虑的方面。
反观王资和他那七个“圣婚”的妻子,早就完成了他们的婚礼。
王资这边的婚礼就没多隆重复杂了,
不论怎么说,王资和这些女子的婚姻也不是大明传统意义上的正统婚配,都是属于不是侧室的侧室。
沐儿对于突然间多出来的七个“姐妹”并没有多么反感,反而觉得终于有人能帮夫君传宗接代了。
而这七名女子也是天天待在房间里坐着,
除了偶尔出来和其他几个“姐妹”交流一下女红或者诗歌外,
甚至王资都忘了自己多了七个老婆。
但王资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到头了,
因为正德皇帝已经开始给王资写婚礼请柬了。
准确来说并不是正德皇帝给王资写请柬,
而是身为现在后宫之首的张太后给王资那六个诰命夫人写请柬。
诰命夫人与一般女子最大的区别就是诰命女子会在每次皇家有什么隆重仪式的时候,收到后宫之主的邀请,
现在正德皇帝还没有皇后,后宫之主还是张太后,
所以张太后就负责操办邀请这些女子参加正德皇帝婚礼的请柬。
一名张太后的身边的老太监双手捧着一个木托盘跪在了张太后面前,
而老太监审核站有一排的太监,每个太监手中都捧着一个木托盘。
每个木托盘里都放有太监们写好的请柬。
张太后也不会真的亲自给大明的所有诰命夫人去书写请柬,
那么多需要被邀请人,如果张太后人人都亲自书写请柬,先不说张太后能不能写完这么多请柬,
就说都让张太后亲笔书写的话,怎么体现不同等级的诰命夫人在皇家眼中的不同重视程度呢?
大部分诰命夫人的请柬都是太监书写好,张太后签名就好,
如果张太后都懒得签字了,甚至可以让太监直接简单的盖个张太后自己的印章就行了。
稍微重要的人张太后就亲自用她的金玺盖章,
最重要的诰命夫人张太后会从头到尾的亲手书写她的请柬。
需要张太后亲手写好的请柬张太后早就写好了,
剩下的这些就是太监写好,呈给张太后抉择,
看看张太后到底是简简单单签个名字,还是名字都懒得签让太监随便盖个章就好。
这里面就能体现出来张太后以及张太后背后的皇家对于这个诰命夫人的重视程度。
终于,轮到了在场最特殊的一个太监跪在了张太后的面前。
倒不是说这个老太监在权势方面比其他托盘的老太监特殊,
他特殊是因为他的托盘是在场所有托盘中,唯一一个放有八份请柬的托盘。
太监也不知道为啥他的托盘内有八份请柬,他只是跪在了张太后面前,等待张太后决定这份请柬的在皇家眼中重视程度。
张太后一看见这八份请柬,就知道这八份请柬是那个名为王资的锦衣卫百户的八名妻子的请柬。
王资只是五品的锦衣卫百户,他的八位诰命夫人中,
七名“圣妻”哪怕是皇帝亲自赐婚的“圣婚”,也最多只能封赏五品的诰命夫人。
这种等级的诰命夫人肯定不会让张太后重视,她们八人的请柬也都是太监们写好的。
张太后一想起正德皇帝对王资的重视,就颇为好奇自己儿子为什么非要如此重视这个锦衣卫百户。
当初在乾清宫的时候,张太后并没有多虑,她按照正德皇帝所说的思路,觉得就是应该为王资这个“大善人”产下后人才能稳定民心。
可事后张太后越想越不对劲,总感觉自己的儿子藏了什么东西没告诉自己。
前几日张太后因为正德皇帝的婚礼而忙的忘记了这件事了,
现在张太后看见八份放在以前的请柬后又想起了这茬怪事。
“儿子到底是为何这么做呢?”在心里想着。“我儿子他不可能因为这点外界的流言蜚语就这么关心其他人生活的。”
张太后看着面前的请柬,十分疑惑。
“不行,我得亲笔重新书写这八份请柬。”张太后想道。“虽说我猜不出来我儿子为何如此重视这个名为王资的人,但可以肯定他的身份不应该用这么随意的一份圣旨糊弄过去。”
张太后思前考后后,还是决定自己亲自重新书写一下这八份圣旨。
“研墨。”张太后对身边的太监说道。
“诺。”太监们赶忙动手帮张太后研墨。
至于那些端着托盘的老太监们,就继续端着托盘在那里站着等待张太后写完请柬再来决定他们手上托盘中的请柬的规格。
张太后写好了这八份请柬后,在结尾处签署了自己的皇家名字,然后又让太监取出自己的金玺,在上面盖上了自己的印。
“来人,按本宫谕的规格将其送往大同府。”张太后转动了一下书写到酸痛的手腕,对身边的太监说道。“一定要亲手给本宫送到这八人的手中。”
“诺。”太监们也不敢轻视张太后亲手书写的请柬,赶忙拱手应道。
张太后看着拿着请柬走出去的太监的背影,心中继续嘀咕道: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让我儿子如此重视呢?”
“看来他与他夫人的座次也不能简简单单的坐在一般五品大臣坐的位置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