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6年)八月。
秦王政以年六十多的王翦为主将,蒙武为副将,李信、蒙恬为裨将,令其率甲士四十五万以攻楚。
九月。
李信、蒙恬作为先锋,各率一军以分别进攻楚国平舆(后世河南平舆)、寝地(后世河南固始县沈丘),均击败楚军。
十一月。
因秦国是秦统一天下列国最后一国之缘故,身为秦王的嬴政,难得离开秦都咸阳亲自前往楚国郢陈(后世河南周口淮阳)督战。
为此。
为了保证自己绝不出现战略失误。
出征楚国的老将王翦,特意采取了坚壁自守、避免决战、养精蓄锐、伺机出击等多种作战方针,完全无视了楚军多次挑战,只逼得梁道长远的楚军长达足足接近一年的时间里都始终求战不得,只能是徒耗粮草诸多。
如此日久之下。
等到次年九月,已然足足僵持了快要一年时间的数十万楚军,只好在大将项燕带领下悄悄东撤。
而也就是在项燕带领自己手下数十万楚国就此悄悄东撤时。
一直以来看似怠战,但其实始终都有在暗中寻找机会的秦军主将王翦,却也是终于抓住出数十万楚军东撤这一机会,直接强势悍然出击。
只挑选精兵在前充当先锋,一路将楚军大追杀至数百里外蕲城(今安徽宿州)南大败楚军,同时还攻占楚国城邑诸多。
………
“一将无能,害死三军!”
“是老夫的错,是吾害了我楚国足足十万好男儿丧命于秦贼手,也是吾,只让我楚国又一次遭遇大败!!!”
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5年)九月,蕲城以南城郊外,数十万楚军背城列阵以待秦军。
而看着这般凄凉壮烈场景。
身为此次楚国数十万大军统领主将,同时也是楚国最高军事将领上柱国的项燕,他内心这会儿,忍不住只对自己连连责怪不断。
因为就在之前。
因楚军悄悄东撤计划被秦将王翦所发现。
倒霉被秦军咬住尾巴的楚军,却是直接在之前长达十数天时间的数百里路途大撤退中,总计一共损失了运送辄重粮草民夫加精锐正兵足足近十万之多。
以至于眼下。
本来因为是在本国疆域内作战缘故,因此兵员数量上比起秦军明显要更占优势不少的楚军,这会儿兵卒民夫数量居然已经只比秦军略有微弱优势而已了。
若是再算上秦军普遍战斗力比楚军更强这点。
那说实话,现在的楚军对比起秦军来,其实事实上大概还要吃亏不少。
以至于到了现在。
身为楚国最高军事将领上柱国的项燕,对于自己能否带领楚军胜过秦军,他眼下内心中,其实早已完全不再抱有期待。
“或许……”
“关于此战,我项燕能够给楚国带来的最好结果。”
“那大概也就只能是我以楚卒覆灭大半为代价,换以让秦军士卒也死伤惨重,不得不在占据了眼下这十数个楚国城池土地后选择暂时退出楚国,勉强给我大楚国缓上几年喘息时间了。”
“至于过上几年之后更多的事情,那根本不是我项燕所能够掌控得住的了……”
“除非是天降奇人!否则,以我项燕之能,我大楚最多不过十年时间便得彻底山河崩垮!”
喉间长叹着气。
目光里充满对列阵楚卒的哀悯愧疚。
已然领兵大溃败至楚国蕲城外的项燕,此际内心里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自信。
而听着项燕这般颓丧言语。
身为项燕爱将以及族人,哪怕就算是在项燕这般自哀自怨叹气时,依旧能够得以留在其身边旁听的项声,却是终于忍不住焦急劝慰开口道:
“上柱国!”
“您身为我项氏一族族长,您一身本事,那下将项声我是绝对知道的。”
“至于之前那场败绩,这实在是怪不得您啊!”
“那完全是因为在您身后的楚王心疼粮草,以及难忍受我楚国大军迟迟得不到明确战果,故此多次连番催促,而导致您不得不撤退才让我军大败!”
“而眼下,末将相信,接下来上柱国您一定能够带领我楚国数十万大军成功将卑鄙秦军击退!上柱国切不可这般自责哀叹!”
说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