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现在正在进行着很重要的研究,无法抽生带学生,只能教教课。
在授课方面,梁云也是很少的,一周只上三节课,分别是数学、物理学和材料学。
上京大学在听到梁云在忙重要的研究之后,也放弃了带梁云现在带学生的想法。
让他先安心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后,再来带学生。
对此梁云很感谢学校的理解,同时向学校表示,只要他完成了自己的研究后,一定会带几届硕士生和博士生的。
……
锂电池项目结束后,梁云一边在上京大学教书,一边进行可控核聚变的相关研究。
为了方便自己的研究,梁云花费了自己身上的所有积蓄,在上京工业园建立了家专属于自己的研究机构。
他给自己的研究机构命名为:奇迹科研机构。
奇迹科研机构的建立,一共花费了将近两千万,把梁云从千禧难题中所获得的两百万美金,以及自己之前的奖金给全部花光了。
不要是因为梁云看过一些经济学书籍,炒股方面有那么一丢丢实力,将千禧难题的两百万美金成功增值为五百万美金,不然的话奇迹科研机构可能就建不起来了。
奇迹科研机构建立后,梁云又花费一大把资金购置了一批实验设备、器材,充实自己的研究机构。
让自己的研究机构能够顺利开展科研工作。
至于买实验设备、器材的钱,则是梁云在HCS-1材料项目中的分红。
HCS-1材料作为目前最厉害的锂电池制作的核心材料,其收益非常可观、巨大。
所在作为HCS-1材料研发者之一的梁云,在HCS-1材料市场分红上拥有着可观的收入。
这也是梁云敢自己建造一间属于自己的研究机构的地气所在。
奇迹科研机构建立后,梁云便开始了独自进行关于可控核聚变的研究。
可控核聚变太过于厉害了,所以梁云不打算让其他人插手,所以就没有为奇迹科研机构招收科研人员。
所以占地几百平方米的奇迹科研机构,里面只有梁云一个人在从研究工作而以。
不过可控核聚变是一件非常难以接受的世纪难题,光靠梁云一个人来研究,根本是不可能解决的了的。
就算能够解决,那也是建立在长时间的积累之上的,也就是说需要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跨度,梁云才有可能一个将可控核聚变问题给解决。
在有任务二的限制情况下,梁云等待不起,因此梁云必须想办法加入到国家的可控核聚变项目当中去。
利用集体的力量将可控核聚变问题解决,从而间接完成自己的任务二,拿到任务二的奖励。
至于什么时候申请加入国家的可控核聚变项目,梁云需要一个契机。
至于这个契机是什么,那就是诺贝尔奖。
在锂电池项目结束时,梁云向《科学》期刊投出了最后一篇论文,与之前的两篇论文形成完美的映照。
让整个材料学界都为之一疯狂!
而在这不久之后,奇迹科研机构完成了剪彩那天,梁云接受一个电话。
电话是来自瑞典的诺贝尔奖基金会方所打过来的,邀请梁云参加2024年的诺贝尔奖典礼。
同时告知了梁云入选了202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后选人名单。